碳酸鋰市場在2025年夏季迎來強勢反彈,結束了近兩年的低迷期。7月以來價格快速攀升,期貨主力合約從6.5萬元/噸一路突破至7.5萬元/噸,現貨市場也同步上漲。這波行情源于供需格局的轉變,包括江西鋰礦整改、多家企業停產檢修等供應端收縮,以及儲能行業需求超預期增長。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價格已脫離成本線區間。
2025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呈現三個階段:1-4月持續下跌,5-6月在6萬元/噸成本線附近震蕩,6月底開啟反彈。價格觸底時,全球約40%產能陷入虧損,江西云母企業和澳洲鋰礦相繼減產。隨著下游庫存消耗殆盡,補庫需求集中釋放,疊加政策面"反內卷"導向,產業鏈定價心態發生根本轉變,企業不再接受虧損訂單,推動價格進入上升通道。
供應端突發事件成為漲價催化劑。6月江西8座鋰云母礦因審批問題被要求整改,中礦資源2.5萬噸產能停產升級,藏格礦業違規采礦被叫停。這些事件導致月均減少約8000噸供應,恰逢需求旺季來臨。與此同時,全球低成本鹽湖產能已接近滿產,澳大利亞Greenbushes等鋰輝石礦主動減產10%-50%,市場供需平衡被徹底打破。
需求端表現遠超預期是反彈基礎。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同比激增128%,動力電池增長49%,正極材料增長53%。美國關稅窗口期刺激出口,產業鏈各環節庫存見底后集中補貨。更關鍵的是,eVTOL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開始放量,鋰電池需求正從電動車單一驅動轉向"全場景電氣化"的多元增長模式。
長期來看,全球鋰資源總量充足但結構分化。中國新探明3000萬噸鋰資源儲量躍居世界第二,但開發需3-5年周期。當前定價權取決于邊際成本,當價格跌破6.5萬元時,占全球25%供應的高成本產能就會退出。這輪反彈本質是市場重新發現:要滿足真實需求,必須維持足夠激勵彈性產能的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