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舉辦的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多方協作推動ESG創新實踐與綠色發展"主題會議上,一場關于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深度對話拉開帷幕。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的政策制定者,中鋁集團、中國華能等央企代表,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專家共200余位嘉賓,圍繞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落地展開實務研討。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成果,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北京市企業家環?;饡⊿EE基金會)正式發布《2025企業綠色轉型與ESG實踐案例集》,云鋁股份申報的《向"綠"而生 逐"綠"前行》案例從全國387份參評材料中脫穎而出,成為鋁行業唯一入選案例。
這家扎根云南四十余載的鋁業巨頭,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綠色發展體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之路。在環境維度,企業投資23億元實施電解鋁煙氣深度治理、赤泥資源化利用等12項重大環保工程,使單位產品能耗較行業平均水平低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8.6%。社會貢獻方面,通過"鋁產業+新能源"耦合發展模式,在云南文山、昭通等地建成3個光伏發電基地,年提供清潔電力42億千瓦時,帶動地方就業1.2萬人。公司治理層面,創新建立ESG"雙螺旋"管理模型,將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全員績效考核,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碳足跡追蹤系統。
值得關注的是,云鋁股份的轉型實踐與中鋁集團"碳達峰十大行動"深度協同。作為集團綠色鋁單元的核心載體,企業自主研發的"惰性陽極電解技術"使每噸鋁生產碳排放降低至1.8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首創的"鋁液直供-合金化-零部件制造"短流程工藝,較傳統模式減少物流環節碳排放65%。這些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案例文本中,更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競爭力——近三年企業綠色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長27%,海外高端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8%。
論壇發布的案例研究報告指出,云鋁股份的轉型路徑具有三大示范價值:其一,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動態平衡;其二,構建起從原料采購到終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機制;其三,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政企社"協同治理模式。正如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主任在案例點評中所言:"這份案例為傳統重工業綠色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其核心在于將ESG從理念轉化為可量化、可考核的管理實踐。"
在案例展示環節,云鋁股份展出的再生鋁閉環回收系統模型引發參會者濃厚興趣。該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廢鋁全流程溯源,配合智能分揀設備和高效熔煉工藝,使再生鋁生產能耗僅為原鋁的5%。這項獲得國家專利的技術,目前已在東南亞市場形成年處理10萬噸廢鋁的能力,成為企業踐行"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重要載體。
此次案例入選,標志著云鋁股份在ESG領域的探索獲得權威認可。據組委會介紹,入選案例將納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綠色工業創新案例庫,并在年內舉行的中歐ESG圓桌會議上進行國際交流。隨著ESG理念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滲透率持續提升,這家鋁業領軍企業正以創新實踐重新定義行業發展的綠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