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阿拉?。ˋLD)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24至2025年間,廣西地區將迎來氧化鋁產能的集中釋放期,預計新增投產規模達1360萬噸。這一增量相當于當前全國運行產能的12%,其中2025年計劃投產項目占比超過70%。與廣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西、河南等傳統氧化鋁產區近兩年未有新增產能獲批,且區域內部分企業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行業產能重心呈現明顯南移趨勢。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西在建項目呈現集群化特征。防城港、百色、崇左三大沿海沿江基地集中了全區90%以上的在建產能,依托北部灣港口群和西江黃金水道,形成"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的完整產業鏈布局。其中防城港某500萬噸級超級工廠采用國際領先的管道化溶出技術,單位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15%,噸產品完全成本可控制在2300元以內,較行業平均水平低8%-10%。這種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優勢,正在重塑國內氧化鋁市場的競爭版圖。
產能格局的劇變已引發連鎖反應。2023年以來,山西華慶鋁業(60萬噸/年)、河南中美鋁業(80萬噸/年)等5家企業相繼停產,涉及年產能270萬噸,占全國閑置產能的18%。這些退出企業普遍存在礦權到期、環保改造滯后等問題,其關停使山西、河南兩省氧化鋁運行產能較峰值時期分別下降22%和19%。內蒙古鑫旺氧化鋁項目(100萬噸/年)的長期停擺,則暴露出北方產區在能源成本、物流配套方面的結構性短板。
當前行業正經歷深度洗牌,成本曲線陡峭化特征愈發顯著。以當前3200元/噸的氧化鋁市場價格測算,廣西新建項目仍保持15%以上的毛利率,而山西、河南部分企業已陷入虧損區間。這種成本分化的背后,是資源稟賦、工藝路線、能源結構的系統性差異。隨著南方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具備資源控制力、技術先進性和成本管控能力的頭部企業將主導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