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新能源與豐田通商近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成立電池回收合資企業,標志著全球電池產業鏈在金屬回收領域邁出重要一步。新工廠將專注于電動汽車電池廢料的預處理,提取關鍵金屬材料,以降低對原生礦產的依賴。
該合資企業計劃建設的預處理工廠位于溫斯頓-塞勒姆,預計2026年投入運營。工廠將主要處理LG新能源在電池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包括生產廢料和退役電池。預處理工藝包括電池拆解、粉碎等環節,最終產出高價值的黑色物質,其中富含
鎳、
鈷、
鋰等戰略性金屬。這些金屬將被送往后續精煉廠進行提純,重新用于電池生產。
北美市場正成為全球電池回收產業的重要增長點。隨著電動汽車銷量攀升,報廢電池數量快速增加,推動回收需求爆發。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鼓勵本土電池供應鏈建設,尤其強調關鍵金屬的循環利用。此次LG新能源與豐田通商的合作,被視為強化區域產業鏈布局的關鍵舉措。
鎳、鈷、鋰作為
動力電池核心材料,其回收技術直接影響資源可持續供應。合資企業采用的預處理工藝可高效分離金屬化合物,提高回收率。其中,鎳的回收有助于緩解高鎳
電池材料供應壓力,鈷的回收則降低對剛果等資源國的依賴,而鋰的回收利用可減少鹽湖和礦山開采的環境負擔。
除了處理電池廢料,該項目還計劃構建"電池-廢料-再生材料-新電池"的閉環體系。通過回收金屬再制造
正極材料,企業可減少碳排放,同時降低原料成本。這種模式若成功推廣,將改變傳統線性供應鏈,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北美地區電池回收產能正快速擴張。除LG新能源外,多家企業已宣布建設回收設施,包括Redwood Materials、Li-Cycle等。這些項目共同推動北美形成從回收到再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減少對海外資源的依賴。
技術層面,電池回收面臨拆解效率、金屬分離純度等挑戰。LG新能源表示,將與具備先進預處理經驗的企業合作,優化工藝流程。自動化拆解、智能分選等技術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提升金屬回收的經濟性和環保性。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長,未來十年電池回收產業將迎來爆發期。美國、歐盟等地區正加強政策引導,要求車企和電池制造商承擔回收責任。此次LG新能源與豐田通商的合作,或將成為跨國企業在回收領域深度整合的范例。
此外,退役電池的梯次利用也是行業關注焦點。在電池性能降至車用標準以下后,可轉用于
儲能等領域,延長金屬資源的使用周期。合資企業未來或探索梯次利用與回收的協同模式,最大化資源價值。
此次合作也反映出亞洲企業在全球電池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韓國電池巨頭與日本商社聯手,結合技術優勢和供應鏈資源,加速布局北美市場。這一趨勢可能重塑全球金屬資源流動格局,推動回收技術標準化和規?;l展。
長遠來看,電池金屬回收的產業化將影響全球礦業格局。隨著回收比例提高,原生礦產需求增速可能放緩,但高純度金屬的精煉技術仍將是競爭焦點。企業需在回收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續創新,以應對未來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和市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