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劉云,鄭州大學/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亦俊教授資源加工與高效利用團隊,博士畢業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本、碩均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冶金、相似關鍵金屬分離,近年來致力于金屬結合蛋白及多肽分離回收關鍵金屬的基礎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EJ、HAZMAT、IJBM,JEMA等中科院一區期刊,并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
先后赴日本東北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在“城市礦產冶金及戰略礦產資源綜合分離提純”領域深造和工作近十年,現任武漢科技大學“國家環境保護礦業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負責人,德國洪堡學者,日本學術振興會 JSPS 特別研究員、希望學者,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武漢英才計劃專家,日本政府高級優遇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為氧化鋁生產理論、鋁資源綜合利用、鋁基新材料制備、冶金過程智能控制等。承擔科研項目6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及子課題2項、省部級及企業合作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120余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0余篇(JCR一區30篇、二區13篇)、EI論文30余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和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
賈炎,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生物冶金原理與技術開發、礦山環境生物技術開發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揭示微生物-礦物表面作用機理,生物冶金微生物群落演替及活性調控等,形成硫化銅礦地球化學氧化過程強化、生物堆浸過程微生物調控、生物堆浸過程多因素耦合、生物堆浸酸鐵平衡等技術;研究揭示礦山環境鐵硫氧化/還原微生物競爭機制,形成酸性廢水源頭治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
長期從事頁巖提釩關鍵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對釩頁巖礦物晶體結構、賦存狀態以及釩遷移配位轉化機制研究較為深入,在該領域發表SCI學術論文24篇,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其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7項。
標題:肖建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