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王洪陽,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兜V業科學學報》、《金屬礦山》青年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各1項;企業課題4項。以一作/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EI論文2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授權5項。主要研究方向:工業固廢資源化、復雜礦石提取與利用。
李靜,教授、博導,云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為冶金新技術,主要從事超聲波在冶金中的基礎理論、裝備研制、工藝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等研究。研發的相關超聲波強化處理裝備及技術實現向中核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和高校轉讓與應用,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企業委托科技開發項目20余項。
東北大學博士在讀,主要從事礦山固廢資源化利用、低碳膠凝材料開發、熟料制備及綠色混凝土優化研究。公開發表SCI論文7篇,核心論文2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遼寧省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聚焦于尾礦的高價值利用和水泥基材料性能提升。
朱霏,工學博士,冶金工程專業,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目前就職于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稀有金屬分離,高純金屬制備等。期間發表SCI六篇,第一作者3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17.5,參與編著《鈦電解提取與精煉》,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一項,參與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一項等。
劉濤,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主要從事礦物資源提取與利用的科研教學工作,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7項。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2項。
標題:王哲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