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礦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礦山無軌設備維修硐室結構。
背景技術:
2.機械化程度高的大型金屬礦山使用較多的無軌設備,一般的無軌設備維修往往在礦山井下進行,礦山中段平面一般有大型無軌設備維修硐室,較大的無軌設備維修常常在中段維修硐室進行,而日常維修和小型無軌設備維修則在分段采場附近的巷道進行,維修巷道地點不固定,巷道維修無軌設備有時會造成巷道堵塞,影響礦山其它正常工作,而且維修巷道維修設施和工具也沒有,給維修工作帶來一些麻煩和不便,維修巷道一般支護強度不高,存在不安全因素,給維修工作帶來不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礦山無軌設備維修硐室結構,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4.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5.一種礦山無軌設備維修硐室結構,所述維修硐室包括停車硐室、休息硐室、檢修硐室和工具存放硐室,停車硐室、檢修硐室、工具存放硐室由外向內呈直線形連通,停車硐室的入口連通分段巷道,休息硐室垂直停車硐室開設;
6.所述檢修硐室的長度不小于6m,長度不小于10m;檢修硐室底板的中間挖設有檢修工作溝,所述檢修工作溝的長度不小于5m,寬度不小于0.8m,深度不小于1m,工作溝靠里一側設有方便人員上下的樓梯;檢修工作溝四周采用混凝土支護,支護厚度不小于200mm;
7.檢修硐室的頂部埋設有兩個水平的工字梁,兩工字梁的間隔為5m;檢修硐室頂部的兩側開設有梁窩,所述工字梁兩端穿設于梁窩內,梁窩上還澆筑有用于固定工字梁的混凝土,工字梁上設有起吊裝置。
8.進一步地,所述維修硐室的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
9.進一步地,所述維修硐室采用噴錨網+單筋混凝土支護。
10.進一步地,所述維修硐室的底板采用混凝土支護,且支護厚度不小于300mm。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車輛維修硐室設置多功能硐室結構,并安裝起吊裝置,配齊維修使用設施和工具,硐室支護強度高,確保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車輛維修硐室結構即便于分段內無軌設備集中維修,又方便礦山對無軌設備的管理,同時為無軌設備日常檢修帶來了便利,保證了無軌設備維修在安全環境下進行。
附圖說明
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13.圖2是圖1中a
?
a的剖視圖;
14.圖3是圖1中b
?
b的剖視圖;
15.圖中:1
?
分段巷道,2
?
停車硐室,3
聲明:
“礦山無軌設備維修硐室結構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