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土木施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在地下管道施工時,先在路面上選擇合適的位置開挖長方形工作井,然后通過液壓缸將管道頂入完成管道施工?,F在的工作井深度在5~6米,最深的可達16米,在施工時由于在工作井中要放置液壓缸等施工設備,因此,要在工作井內壁四周設置護板然后澆筑混凝土,這樣能起到支護作用,防止頂管工作時工作井側壁上的土質下滑,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但是混凝土澆筑一般需要當頂管施工完成后,要將工作井回填使路面恢復平整,而這些澆筑的混凝土也被回填,不能回收利用,造成混凝土極大的浪費,成本增加,而且后續要在同一路段重復施工時,由于回填在道路中的混凝土,導致施工不便,二次開挖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頂管工作井施工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拆裝方便,能循環利用,節約資源,施工成本低。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下側板,且兩個下側板通過角板連接形成長方體結構;所述下側板和角板均為鋼框架結構;所述下側板上設置管孔。
進一步的,所述下側板厚度是角板厚度的2~3倍。
進一步的,所述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還包括分別置于下側板上方的上側板;所述上側板通過角板連接形成長方體結構;所述上側板為鋼框架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上側板厚度與角板厚度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上側板左右兩端部和下側板左右兩端部均設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是由兩個楔形塊組成的長方體形密封件。
進一步的,所述角板內壁上設置滑槽以及置于滑槽內的滑桿;所述上側板內壁上設置卡槽;所述滑槽與卡槽水平方向上相對正,滑桿從滑槽內滑動至卡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和卡槽上分別設置有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與卡槽均為多個。
進一步的,所述滑桿上還設置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管孔直徑為1.5~2.0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下側板,且兩個下側板通過角板連接形成長方體結構;下側板和角板均為鋼框架結構;下側板上設置管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支護結構整體為鋼框架結構,拆裝方便,施工時間短,且支護結構能循環利用,避免混凝土資源浪費,極大降低施工成本。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側板厚度是
聲明:
“用于頂管工作井施工的支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