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樁孔底取漿裝置
【技術領域】
1.本實用新型涉及樁基礎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鉆孔樁孔底取漿裝置。
背景技術:
2.在建筑樁基技術規范中要求鉆孔灌注樁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對孔底處的泥漿進行檢驗,確認是否達到澆筑標準,檢驗指標包括泥漿相對密度、粘度、含砂率等,只有泥漿在符合性能指標時方可進行澆筑,以保證其混凝土澆筑質量。
3.現有的鉆孔樁泥漿檢測,均為抽取鉆孔樁的頂口泥漿,所抽取泥漿不具備真實反映鉆孔樁的泥漿指標,或者需要采用泥漿泵抽取鉆孔樁的孔底泥漿,操作繁瑣,對資源成本的耗費過多。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鉆孔樁孔底取漿裝置,具有便于抽取孔底泥漿的效果,且結構簡單。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鉆孔樁孔底取漿裝置,包括取漿筒、活動件以及測繩,所述活動件安裝于所述取漿筒的內部,所述測繩的一端與所述活動件相連接,所述測繩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取漿筒,所述測繩用于控制所述活動件在所述取漿筒做升降運動;所述取漿筒開設有通過所述活動件升降實現啟閉的取漿口。
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當所述取漿口設于所述取漿筒的頂端時,所述活動件包括有活動蓋板,所述活動蓋板和所述測繩之間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動蓋板的上端面,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測繩相連接。
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桿從所述取漿口延伸出所述取漿筒。
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蓋板的直徑小于所述取漿筒的內徑,所述活動蓋板的外側面與所述取漿筒的內側壁之間設有流通縫。
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蓋板的上端面安裝有第一密封圈,當所述活動蓋板運動至所述取漿筒的頂端時,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取漿口的輪廓相貼合設置。
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當所述取漿口均布于所述取漿筒的外側面底端時,所述活動件的形狀設為單端封堵筒狀設置,所述活動件包括有活動板以及中空設置的活動筒體,所述活動筒體的頂端固定于所述活動板的下端面。
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筒體的外側面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圈直徑與所述取漿筒的內徑相等設置。
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筒體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取漿口的高度
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測繩固定連接于所述活動板的上端面。
聲明:
“鉆孔樁孔底取漿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