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混凝土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再生混凝土原料破碎裝置。
背景技術:
2.再生混凝土是指將廢棄的混凝土塊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將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3.廢棄的混凝土再回收利用的時,利用破碎裝置的對混凝土廢料進行粉碎,使得混凝土廢料中的顆粒大小一致,以此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強度,但是建筑廢料的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廢氣鋼筋,因此影響了廢棄混凝土的粉碎的顆粒大小。
4.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明人認為存在的缺陷是:由于廢棄的混凝土塊中含有大量廢棄鋼筋等材料,因此破碎裝置對混凝土廢料破碎效果較差,因此混凝土廢料破碎的混凝土顆粒不均勻,進而導致再生混凝土的強度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5.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顆粒的均勻度,使得再生混凝土強度得到提高,本技術提供一種再生混凝土原料破碎裝置。
6.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再生混凝土原料破碎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7.一種再生混凝土原料破碎裝置,包括初級破碎組件與次級粉碎組件,所述初級破碎組件包括破碎機,所述破碎機底壁設置有初級出料口,所述初級破碎組件還包括與初級出料口管道連接的初級分離件;
8.所述初級分離件包括與初級出料口管道連接的分離管道,所述分離管道底壁設有收集管道,所述分離管道的底部上設有多個連通收集管道的分離孔,所述收集管道的底壁設置有用于收集混凝土破碎顆粒的收集箱。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廢棄的混凝土塊放置先經過初級破碎組件進行破碎處理,將破碎的混凝土塊經過分離管道,顆粒較小混凝土塊從分離孔中掉落到收集箱內,顆粒較大的混凝土塊將傳送過次級粉碎組件內再次進行粉碎處理,進而使得破碎的混凝土顆粒相對均勻,進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強度。
10.可選的,所述次級粉碎組件包括與分離管道連接的粉碎機,所述粉碎機上設置有次級排料口;
11.所述次級粉碎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次級排料口處的皮帶傳送件,所述皮帶傳送件包括傳送皮帶,還包括驅動傳送皮帶轉動的傳送電機,所述傳送皮帶的一側與次級排料口連接,另一側對應收集箱設置。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粉碎機對混凝土顆粒再次進行破碎處理,將破碎后混凝土顆粒利用皮帶傳送件傳送到收集箱中,利用傳送電機帶動傳送皮帶傳送,實現自動傳送給的效果。
13.可選的,所述次級粉碎組件還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設置
聲明:
“再生混凝土原料破碎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