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金屬表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一種面向鋼基件用高溫梯度耐磨涂層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2.磨損是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磨損失效帶來的資源消耗非常巨大,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摩擦磨損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尤其是在高溫工況下,由于材料硬度下降和氧化,將會發生嚴重的粘著磨損和氧化磨損,導致劇烈的磨損失效。例如,熱作模具鋼h13往往在高溫下使用,要求具有高的高溫耐磨性,然而當溫度超過600℃時其硬度急劇下降,發生嚴重的塑性擠出磨損而失效。在材料表面制備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時具有低摩擦系數的合金涂層是修復失效零部件、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途徑。同時,隨著社會科技技術的進步以及航空航天、機械車輛和冶金礦山等領域的器械朝著長壽命、高穩定的方向發展,對耐磨涂層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3.涂層制備方法中,激光熔覆技術具有低稀釋率、熱影響區小和可精確控制的優點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其制備的涂層與基體呈良好冶金結合,可充分展現出涂層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熱性等性能。對于激光熔覆技術而言,涂層材料的種類及成分設計至關重要。目前,激光熔覆涂層合金材料主要有金屬基合金(包括鈷基,鎳基和鐵基)和金屬陶瓷基合金。對于實際生產大量應用的鋼鐵零部件來說,鈷基和鎳基合金涂層材料成本高且成分相差大,研究價值不及鐵基材料;鐵基涂層材料具有良好的韌性和一定的耐磨性但高溫硬度低,高溫條件下仍極易磨損。金屬陶瓷基涂層材料往往包含大量硬質碳化物,具有高耐磨性,但在熔覆過程中由于韌性差、與基材線膨脹系數差異大等缺點導致涂層出現易開裂、多道搭接難、厚度低等問題。因此,為進一步提高高溫耐磨性,需克服涂層材料熱硬性和易熔覆的矛盾。4.另外,中國專利(cn 111793773)公開了一種作為刀具材料的金屬間化合物強硬化高速鋼(塊體材料),該鋼具有比傳統碳化物高速鋼更好的耐熱性和比硬質合金更好的韌性。然而,雖然金屬間化合物相較于碳化物具有更好的耐熱性,但耐磨性稍顯不足,無法更進一步提高材料高溫耐磨性。此外,不同于塊體材料,涂層材料還需要考慮稀釋率帶來的性能改變以及解決不同層之間容易產生熱應力和界面應力,容易導致裂紋萌生等問題。技術實現要素: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備硬度高、熱硬性好、韌性佳、易涂覆、具有優異高溫耐磨性的梯度涂層。6.本發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復合有所述的高
聲明:
“高溫梯度耐磨涂層及其制備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