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積銅陽極液的凈化除鐵的方法。
背景技術:
2.萃取技術給銅的濕法冶金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創建了現代濕法銅工業。參照圖1,采用銅萃取劑對生產原液進行凈化除銅,反萃液再進行銅電積,形成系統中銅的開路,獲得重要的副產品電積銅。銅萃取劑的銅、鐵分離系數約為500~600,而且隨著萃取劑循環使用次數的增加,銅、鐵分離系數下降至350~500,因此,較多的鐵離子會進入銅電積溶液中。反萃液進行銅電積后,銅離子形成金屬銅,得到開路,而陽極液返回反萃工序循環使用。陽極液多次循環后,鐵離子會逐漸富集。富集的鐵離子雖然不至于在陰極上析出而影響產品質量,但是存在兩方面的危害,一方面硫酸銅溶解度降低,陽極液電阻、粘度和密度增大,陽極泥沉降速度降低,陽極液中懸浮物含量增加,加大了陽極液和懸浮物對陰極銅的污染,導致陰極銅質量降低,嚴重時導致銅掛耳斷裂;另一方面,陽極液中鐵離子fe2+和fe3+在陽極和陰極間反復耗電,使電流效率降低(≤70%)和噸銅電耗增加(由行業平均2000kwh/t增至2400kwh/t)。因此,電積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陽極液中雜質鐵含量,一般控制在3g/l以下。為提高陰極銅質量、降低噸銅電耗,必須對電積銅陽極液進行凈化除鐵。
3.目前電積銅陽極液濕法沉淀凈化除鐵主要采取每天按比例返回原液當中,從而降低反萃液中的鐵離子濃度,但是該方法并沒有實現鐵離子的開路,鐵離子依然在系統中循環,且造成原液酸濃度升高、體系濃度降低。
4.目前電積銅陽極液濕法沉淀凈化除鐵方法主要有黃鐵礬法、針鐵礦法和氫氧化鐵沉淀法3種,工業化應用過程中負效應較為明顯。采用黃鐵礬法除鐵,所產生渣易于沉淀、過濾和分離,且主金屬量夾帶較少,但除鐵產物黃鐵礬生成過程中酸量逐步增加,溶液ph值控制較為困難;采用針鐵礦法除鐵,所產生鐵渣過濾性能好且環境污染較少,但此工藝要求溶液fe3+質量濃度小于1g/l,方法局限性較強;采用氧化中和水解法除鐵,工藝簡單、成本低且能耗少,但電解液酸度變化頻繁,酸損失較大,且水解除鐵產物fe(oh)3沉淀往往以無定形膠狀物形式存在,較難過濾,伴生金屬損失量增大。
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特此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6.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積銅陽極液的凈化除鐵的方法,旨在徹底解決上述陰極銅質量不合格、噸銅電耗上升等瓶頸問題,應用于生產實踐后,能有效改善電
聲明:
“電積銅陽極液的凈化除鐵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