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礦山開采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污染治理技術范疇,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的封堵及其搭建方法,以解決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的酸性廢水排放、空間資源化利用等問題。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發展,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提高,大量礦山開采遺留的礦洞和礦井坑道未得到有效的處置,大量廢棄礦石和開采面暴露在環境中,長期與氧氣、水等接觸反應,釋放有毒有害重金屬及酸性廢水。
礦石中往往是多種元素伴生,其中硫伴生礦種類最多,如銅礦、鉛鋅礦、高硫煤等都屬于高含硫礦石,此類礦的開采活動對礦山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礦山剝離物和低品位礦石的露天堆放,以及尾礦的集中堆置,另外開采完成后所遺留的礦洞和坑道也暴露于水和空氣中。因此,這些棄置的低品位礦石、尾礦,與暴露的坑壁,在地下水和大氣降水入滲的影響下,其內含的硫化物經過復雜的物理、生物和化學過程,產生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酸性廢水。特別是在南方,大量雨水和側向地下水進入礦洞,不斷浸泡和侵入,引起大量污染物隨著水流流出礦洞,導致污染環境的風險。
目前,對礦洞和礦井坑道的治理一般主要集中在防坍陷等工作上,僅采取內部填充和出口封堵,但未充分考慮地下水和降雨入滲所帶來的酸性廢水的問題,無法有效避免酸性廢水的產生。同時,填充的材料大多是周邊廢棄礦石,這些富含潛在污染物質的材料填充進去后進一步加劇了廢水排放的風險。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本申請通過夾層式阻水隔氣防滲墻的設計,實現阻水-隔氣-分段式填充礦洞和坑道,以在源頭控制污染的產生,且可保障低品位廢棄礦石和尾礦集中處置的安全性,有助于解決遺留礦洞的酸性廢水排放和廢棄礦洞的空間資源化利用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礦山開采所形成的礦洞、坑道和山體裂隙所帶來的大量水流,導致礦洞和坑道酸性廢水排放、空間資源化利用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的封堵及其搭建方法,以抑制含硫礦石氧化,并控制水流入滲進入礦洞和坑道及酸性廢水的排放。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適用于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的封堵,所述封堵包括與遺留礦洞或礦井坑道側壁平行而設的側邊夾層墻體,所述側邊夾層墻體內設有夾層空間,所述夾層空間內填充有疏水性顆粒物料,并于上端延伸至遺留礦洞或礦井坑道頂端,以此形成密閉空間,所述密閉空間由內而外橫向設置有若干間隔夾層墻體,以此將所述密閉空間分隔為若干分段式填充
聲明:
“適用于遺留礦洞和礦井坑道的封堵及其搭建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