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采礦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露天礦掘溝的方法。
背景技術:
新水平準備是露天礦山延深和持續穩定生產必須進行的開拓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掘進出入溝、開段溝和為下一個新水平準備掘進出入溝所需的擴幫工程,受作業空間限制,可布置設備有限,與正常采剝作業相比,掘溝作業時設備效率降低約30%,露天礦山掘溝作業成為了新水平準備的控制性工程,新水平準備的及時與否,關鍵在于掘溝速度,掘溝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天開采強度,并隨之影響露天礦生產能力。
目前,由于汽車運輸機動靈活,露天礦山掘溝以汽車運輸掘溝為主,常用的掘溝方式有全斷面掘溝和分層掘溝,兩種掘溝方式的共同點為均需先形成深度為臺階高度的出入溝、開段溝,然后開始擴幫作業,完成新水平準備后開始正常的采剝作業。
現有掘溝工藝工程量大,新水平嚴格遵循掘溝、擴幫、采剝作業的順序,在礦山生產初期,形成兩級礦量的時間長,不能快速形成多工作面作業,造成礦山部分設備閑置,從投產到達產持續時間長;在礦山生產中后期,分層礦量減少,年下降速度有限,造成礦山過早減產,持續時間長,甚至產生上部臺階靠幫、下部新水平準備未完成的困境,不能保障產能接續,極大影響了礦山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露天礦掘溝的方法。
有鑒于此,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露天礦掘溝的方法,包括:將所述露天礦的臺階分為上分層與下分層;掘進上分層出入溝、上分層開段溝,進行上分層擴幫作業;掘進下分層出入溝、下分層開段溝,進行下分層擴幫作業,同時進行上分層采剝作業;同時進行上分層采剝作業與下分層采剝作業;所述上分層與所述下分層合并,形成完整的臺階出入溝及臺階工作線。
優選地,所述上分層出入溝末端深度與所述上分層開段溝深度均為所述臺階高度的1/2。
優選地,所述上分層的擴幫推進距離需達到布置下分層出入溝位置的空間。
優選地,所述下分層出入溝末端深度與所述下分層開段溝深度均為所述臺階高度的1/2。
優選地,所述上分層的高度為5m~8m,所述下分層的高度為5m~8m。
優選地,所述上分層開段溝長度為150~200m,所述下分層開段溝長度為50~80m。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掘溝作業分兩階段實施,降低掘溝
聲明:
“露天礦掘溝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