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酸浸濃密機溢流液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2.礦山開采出的礦石經過選礦作業后,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稱為尾礦,通常以低濃度尾砂漿的形式進行排放。低濃度尾礦漿的排放常常引起環境污染、水資源浪費、尾礦庫潰壩等眾多問題。濃密機能夠通過絮凝沉降作用將低濃度尾砂一次性濃密成含水率低的高濃度全尾砂膏體,濃密機的底流循環效果直接影響到濃密機的正常運行及底流濃度的調控。
3.濃密機的底流循環通常為:全尾砂底流經濃密機底部放出,由底流泵通過管道將底流重新打入濃密機內部,使底流不斷進行循環,避免因膏體底流濃度不均而引起濃密機壓耙停機、輸送管道堵塞、濃度難以控制等問題。
4.根據公開號為cn104971524b申請的一種酸浸濃密機溢流液循環裝置,在輸送過程中,通過核子濃度計獲得底流濃度值,當底流濃度在69%~71%時,調節底流泵轉速,使流量計讀數為50m3/h~1003/h,關閉閥門二、打開閥門一,使全尾砂底流在均質器中流過,均質化器的管道內徑為220mm,通過攪拌葉片,打開閥門三、關閉閥門四,實現底流濃度的低位均質化循環,在這過程中,全尾砂底流需要進過攪拌葉片后流入濃密機內,而攪拌葉片存在一定的阻擋作用,從而使得全尾砂底流的流速降低,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酸浸濃密機溢流液循環裝置,解決了全尾砂底流從攪拌葉片經過會使得流速降低,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目的。
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酸浸濃密機溢流液循環裝置,包括:
7.濃密機、集料井、底流泵、核子濃度計、流量計、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混勻裝置;
8.所述底流泵一端與濃密機底部的集料井連接,所述底流泵另一端與所述核子濃度計、所述流量計依次串聯連接,所述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與所述流量計并聯連接,所述第一閥門與所述濃密機底部連接,所述混勻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二閥門,所述第三閥門與所述混勻裝置連接,所述第三閥門與所述濃密機頂部連接。
9.優選的,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的底端貫穿所述外殼并延伸至所述外殼的內部,所述攪拌桿延伸至所述外殼內部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若干個攪拌葉,所述外殼內壁的兩側之間滑動連接有移動板,所述外殼頂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u型槽,兩個所
聲明:
“酸浸濃密機溢流液循環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