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金屬礦開采中導水裂隙帶高度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巖體的內摩擦角和粘聚力,以及采場的寬度和高度; 將所述巖體的內摩擦角和粘聚力,以及采場的寬度和高度輸入預先建立的導水裂隙帶高度預測模型,得到導水裂隙帶高度; 所述導水裂隙帶高度預測模型的獲取步驟包括: 獲取多組歷史巖體粘聚力、內摩擦角、采場寬度、采場高度逐漸遞增的樣本,以及對應的歷史導水裂隙帶高度樣本; 分別對歷史導水裂隙帶高度和歷史巖體粘聚力、歷史內摩擦角、歷史采場寬度、歷史采場高度關系的樣本數據進行擬合,得到巖體粘聚力對應的擬合系數、巖體內摩擦角對應的擬合系數、采場高度對應的擬合系數和采場寬度對應的擬合系數; 結合巖體粘聚力、內摩擦角、采場寬度和采場高度對應的擬合系數,得到導水裂隙帶高度預測模型,所述導水裂隙帶高度預測模型為: 為巖體內摩擦角,c為巖體粘聚力,B為采場寬度,h為采場高度,H為導水裂隙帶高度,k 1為巖體粘聚力對應的擬合系數,k 2為巖體內摩擦角對應的擬合系數,k 3為采場高度對應的擬合系數,k 4為采場寬度對應的擬合系數,k 5為常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開采中導水裂隙帶高度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別對歷史導水裂隙帶高度和歷史巖體粘聚力、歷史內摩擦角、歷史采場寬度、歷史采場高度關系的樣本數據進行擬合的過程中采用萊文貝格-馬夸特方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開采中導水裂隙帶高度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水裂隙帶高度預測模型具體為: 擬合優度為0.95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開采中導水裂隙帶高度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歷史導水裂隙帶高度和歷史巖體粘聚力的樣本數據擬合步驟包括: 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指數擬合、線性擬合、對數擬合、多項式關系擬合、冪函數擬合,取其中擬合優度最高的,為最終擬合關系; 隨著巖體粘聚力的提高,導水裂隙帶高度逐漸減小,得到歷史導水裂隙帶高度和歷史巖體粘聚力為對數關系,具體為: y 1=-20.66ln(x 1)+37.211 y 1為單一變量為歷史粘聚力的情況下對應
聲明:
“金屬礦開采中導水裂隙帶高度的獲取方法及系統”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