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提高,對彈性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目前較廣泛使用的銅基彈性合金材料是高強高彈的鈹青銅合金,各種鈹青銅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航空航天、儀器儀表及家用電器等領域,但是該合金生產成本高,特別是粉塵有毒,其化合物毒性大,因此近年來人們不斷尋找鈹青銅的代用合金[1-6]。
Cu-Ni-Si系列合金具有高強度、高彈性、高抗疲勞性能、耐熱性好等特點,同時兼備了良好的導電性和抗應力松弛的優點,主要應用于電器接插件、彈簧、連接器、開關、觸頭等各類電子元件中,是替代鈹銅合金的合適材料之一[7-9]。為了使合金達到更高的強度而不至于使導電率下降太多,許多研究者在Cu-Ni-Si中添加微量元素Cr、Zr、Mg或Ag使基體在時效過程產生第二相強化相如Cr3Zr、Ni3Si和Cr2Ti,從而提高合金的強度。而固溶在銅基體中的元素通過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也相應的提高了合金的電導率[10-12]。在Cu-Ni-Si中以少量Co替代Ni形成的Cu-Ni-Co-Si四元合金具有更好的強度和導電率,而對此四元合金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針對Cu-Ni-Co-Si四元合金進行研究,從而揭示該合金固溶時效過程中組織性能的規律。
2實驗方法
實驗采用Cu-1.4Ni-1.2Co-0.6Si合金,在50Kg中頻感應爐中熔煉,材料的質量分數為:ωNi=1.4%,ωCo=1.2%,ωSi=0.6%,余量為銅。澆鑄溫度在1100-1200℃。澆鑄后的合金鑄錠經熱軋成厚度為4mm的板材。合金的固溶處理在SX-4-10型箱式電阻爐中進行,固溶取925℃、950℃、975℃、1000℃四個溫度,保溫時間取1.5h,隨后水淬。合金時效處理在SX-4-10型箱式電阻爐進行。試樣金相組織均采用5mlFeCl3+25mLHCl+100mLH2O溶液浸蝕,用XJZ-6Z型金相顯微鏡觀察組織的變化;用7501型觸頭式渦流電導儀測量電導率;沃伯特公司的430SVD維氏硬度計測定合金的硬度;采用JEM-2000透射電鏡對時效試樣進行TEM觀察以便鑒定析出相結構。同時利用其附帶的能譜儀對析出相成分進行定性分析,TEM工作電壓為200kV。所有電鏡觀察試樣均經機械減薄至100μm,然后沖成Φ3mm的小圓片,最后雙噴電解拋光制成,電解液為25%HNO3+
聲明:
“Cu-1.4Ni-1.2Co-0.6Si合金固溶時效組織性能的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