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一種危廢鋁灰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預處理:將鋁灰(可能包括一次鋁灰和二次鋁灰)經過破碎、篩分等預處理,以去除大塊雜質并調整粒度。同時,準備適量的含鈣原料(如石灰石、氧化鈣等)作為反應物;
S2:混合均勻:將預處理后的鋁灰與含鈣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形成混合原料,混合比例根據具體工藝和原料性質而定,以確保反應效果;
S3:球磨處理:將混合原料送入球磨機進行球磨處理,以進一步細化顆粒并增加原料的活性表面積,有利于后續反應的進行;
S4:預熱分解:將球磨后的混合原料進行預熱分解處理,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揮發分,同時使原料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初步反應,為后續的燒結過程做好準備;
S5:燒結處理:將預熱分解后的混合原料送入回轉窯等燒結設備進行高溫燒結處理,在高溫下,鋁灰中的氧化鋁與含鈣原料中的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鋁酸鈣;
S6:冷卻與破碎:將燒結完成的塊狀物進行冷卻處理,然后送入破碎機進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經過篩分得到不同粒度的鋁酸鈣產品;
S7:尾氣處理: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包括廢氣、煙塵等)需要進行有效處理以達標排放,通常采用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備進行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危廢鋁灰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預處理具體包括
S11:原料選擇:選用鋁加工、電解鋁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灰作為主要原料,這些鋁灰中含有較高的氧化鋁(Al2O3)和其他金屬氧化物,是制備鋁酸鈣的重要成分,石灰石:作為含鈣原料,提供煅燒過程中所需的鈣元素。石灰石的選擇應確保質量穩定,含雜質少;
S12:破碎篩分:將鋁灰和石灰石分別進行破碎,并通過篩分設備去除大顆粒雜質和不符合要求的物料,破碎后的物料粒度應滿足后續工藝要求;
S13:煅燒處理:通過煅燒的方式,在保護氣氛(氮氣、氦氣等惰性氣體環境中)中,將鋁灰在600-1000℃的溫度下焙燒1-4小時,以改善其內部結構,促進后續化學反應的進行,從而提高最終產物的品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危廢鋁灰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2混合均勻,具體包括混合時,將通過步驟S1破碎篩分后的鋁灰和石灰石按照預定比例混合均勻
聲明:
“危廢鋁灰處理工藝”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