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井下運輸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井下運輸系統及運輸方法。
背景技術:
2.在井下作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物料的輸送,既包括對掘采物料的運輸,又包括對回填用物料的運輸,由于井下巷道的空間受限,運輸設備無法實現調頭,因此通常采用皮帶機接力的方式進行物料輸送。但是現有的皮帶機無法實現彎曲,且無法自行走,在巷道出現較大彎曲時,皮帶機的布置十分不方便,而且在掘進設備每移動一定距離,就需要停機一次,對皮帶機進行整體移動,掘進作業的連續性較差,井下物料的運輸逐漸成為限制井下作業技術發展的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井下運輸系統及運輸方法,解決了在井下運輸時的無法轉彎問題,以及掘進作業連續性較差的問題。
4.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提供一種井下運輸系統,包括自行走裝置和安裝在所述自行走裝置上的帶式輸送機,自行走裝置的長度方向與帶式輸送機的長度方向一致;自行走裝置包括沿周向閉合的履帶鏈和位于所述履帶鏈所形成的環形內的主承載體,主承載體支撐于履帶鏈的下側邊,履帶鏈的上側邊支撐于主承載體的上表面,履帶鏈與主承載體之間滑動連接,主承載體的前、后兩端均安裝有與所述履帶鏈嚙合的鏈輪,以及驅動鏈輪轉動的驅動電機。
5.本方案在使用時,通過自行走裝置實現整機的前進和后退,通過帶式輸送機進行物料輸送,從而實現了在物料輸送的同時進行整機的移動,保證了物料輸送的連續性,物料輸送的方向與整機的行走方向相同或相反,適應更多的使用場景;本方案的行走裝置通過驅動電機提供動力,帶動鏈輪轉動,通過鏈輪帶動履帶鏈轉動時,利用履帶鏈下側邊與行走地面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履帶鏈的上側邊對主承載體形成拉力,實現主承載體的前移,從而實現整機的自行走。
6.作為優化,主承載體上設置有限制履帶鏈沿寬度方向移動的限位機構;主承載體包括若干承載框架,相鄰的承載框架相互鉸接且沿橫向相互傳力,前端承載框架的前側面和后端承載框架的后側面均固接有牽引架,牽引架上安裝有行走輪,以及與行走輪傳動連接的轉向機構,通過控制轉向機構的動作控制整機的轉向;承載框架上固接有皮帶支架,皮帶支架上安裝有上托輥組和下托輥組,各上托輥組對帶式輸送機的輸送皮帶上側邊形成支撐,各下托輥組對帶式輸送機的輸送皮帶下側邊形成支撐。本優化方案通過承載框架之間的鉸接,以及在承載框架上固接皮帶支架,實現了主
聲明:
“井下運輸系統及運輸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