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巖溶地區溶洞抗浮錨桿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灰巖地區溶洞抗浮錨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抗浮錨桿是建筑工程地下結構抗浮措施的一種,用于抵抗在地下施工當中,地下水的浮力對建筑結構產生的影響,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中?,F有的抗浮錨桿具體施工過程是通過鉆機在地基內鉆進成孔,將制作完成的抗浮錨桿插入于鉆孔中,再于鉆孔中通過注漿管灌漿。
3.隨著工程建設的發展,地下室深度不斷加大,地下室的抗浮很多采用抗浮錨桿。而在灰巖地區存在溶洞及溶蝕裂隙,其巖溶水多數具有承壓性,越來越多的工程涉及到巖溶錨桿施工。目前因巖溶地下水的承壓性往往造成錨桿孔內涌水,注漿漿液隨水流帶走,影響注漿質量,在壓力注漿下漿液隨著巖溶中的溶洞和溶蝕裂隙向四周擴散,無規則,注漿效果無法保證,往往造成工程錨固力不夠?,F有錨桿施工技術多是采取人工降水的措施,通過抽排巖溶地下水,降低其水位后,在采取溶洞回填碎石沙等再進行分次注漿來保證錨桿的錨固質量;該方法的主要問題:1)巖溶地下水的降排水過程中極易誘發巖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危害大;2)注漿量無法大,施工復雜,進度慢。
技術實現要素:
4.本發明針對現有溶洞區域錨桿施工問題提供了一種灰巖地區溶洞抗浮錨桿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利用復合膜袋在溶洞及裂隙發育段形成包裹體,膜袋注漿后向外圍膨脹,在溶洞內形成一個大于錨桿孔徑的錨固體,起到栓塞作用,可以提供可靠的錨固力,另外可有效封堵鉆孔中巖溶地下水的涌出,后續二次注漿質量得到有效保證,該方法不僅能保證錨固力,還能保證錨桿注漿的質量。
5.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灰巖地區溶洞抗浮錨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6.(1)通過鉆機施工錨桿孔,錨桿孔的鉆孔深度穿過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3m,并在鉆孔過程中確定溶洞的位置以及溶洞豎向高度;
7.(2)根據溶洞的位置,在錨桿相應段上外部包裹膜袋,且膜袋包裹的長度大于溶洞長度,膜袋上部進入巖溶上層巖石深度不小于30cm,并在膜袋內埋入第一注漿管,在膜袋外固定第二注漿管,第二注漿管的長度延伸至膜袋底部以下;
8.(3)將錨桿及注漿管安裝到錨桿孔內,此時膜袋的位置剛好置于溶洞所在位置,且膜袋上部高出溶洞頂部不小于30cm;
9.(4)首先通過第一注漿管向膜袋內注漿,控制注漿壓力0.3~0.5mpa,膜袋在注滿漿液后向溶洞內進行膨脹,并在溶洞內
聲明:
“灰巖地區溶洞抗浮錨桿的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