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2.研究內容;3.研究成果;4.拓展
1.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簡介;2. 熱噴涂SOFC材料與技術研究
1.亞磷酸酯多功能添加劑高穩定性電解液助力高電壓LICs研究;2.原位生成的路易斯酸堿絡合物添加劑用于高性能LMBs研究
一、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 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由參與者逐漸成為引領者; 三、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四、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主要措施;
項目意義:新能源汽車電池即將面臨大規模的“退役潮”,如何進行無害化處理是重大課題,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環境污染。
ICP-OES具有操作簡單快速得到分析結果;可在同一個工作條件下、用同一個溶液同時測定多個元素;測定含量范圍寬,包括中、低含量( 0.000x%~0.x%),測量精度完全達到冶金產品的質量監控要求。ICP-OES在有色金屬行業中應用的相關標準,其中國家標準有56個,行業標準有57個,由此可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在有色金屬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黑鎢礦與錫石嵌布狀態類似,結晶良好,多以自形晶嵌布于巖石各種縫隙中,大多數黑鎢礦、錫石易于磨礦解離。少數包含于云母片理間的微細粒錫石和黑鎢礦不易解離。黑鎢礦多數富錳貧鐵,磁性較一般黑鎢礦弱,在一定場強下可進入磁性產品。黑鎢礦與錫石嵌布狀態相似,物理性質相近,在回收過程中應考慮是否進行鎢錫分離。
項目成果可為消除選煤廠、選礦廠穩定浮選泡沫,提高脫水效率,降低壓濾成本,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提高工業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為涂料、油砂等行業在消除穩定泡沫提高產品質量方面提供借鑒。
本研究對現有提鋰技術進行了綜述,并重點簡介了溶劑萃取法提鋰進展;進一步開發了利用酚類萃取劑,從碳酸鋰沉淀母液中分離回收Li的新技術,獲得以下結論: (1)最佳萃取條件:壬基酚皂化度為46%,NaA 濃度為1.0 mol/L,碳酸鋰沉淀母液 pH 為10.23,O/A為3。經過 12 輪五段逆流萃取,鋰萃取率達到 99%,最高β鋰/鈉達到 114799.73。
1.非常規礦產品需借鑒類似貨物的取樣方式,根據具體情況以及現場可操作性制定最優的且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取樣方案,保證貿易的正常進行。2.方案的制定跟無貨本身情況密切相關,必須關注貨物來源、狀態、波動性等特性。3.根據貿易結算方式出具相關檢驗檢測數據,決定了最終金屬量的準確性。
1t再生鋁能耗僅為電解鋁能耗的3%~5%,可減少0.8t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省10t以上的水,同時可以減少固體廢料、廢液和廢渣的處理,具有明顯的節能減排優勢[3,4]。作為綠色、循環經濟的代表,近年來我國再生鋁產量始終穩步增長,2018年達到695萬t,占到全部鋁產量的16%左右。
攀鋼研究院釩鈦化工所副所長、正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攀西釩資源綠色高效高質利用研究,主持或主研國家、四川省、攀鋼科研項目20余項,獲中國發明專利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6項,其中主持行業、省級一等獎2項。
金剛石具有高硬度、高導熱、高穩定性、耐腐蝕、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諸多優點,純凈的金剛石并不導電,而摻硼金剛石膜則隨摻硼量的不同具有半導體甚至低溫超導體的特性。 摻硼金剛石膜在電化學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包括寬的電勢窗口、低的背景電流、高的電化學穩定性等優點,是公認為最有前景的優秀電化學電極材料。
張小新,博士,上海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純金屬制備、金屬熔體純凈化、金屬返回料再利用、定向凝固等研究;
硫渣、尾礦渣與石灰石、石英石及還原煤一起配料; 在爐內1250℃左右的溫度下,物料被熔化,渣中的硫在氧氣的作用下生成SO2,送制酸系統生產硫酸;
?晏月平,?主要工作經歷: 1992年入職現工作單位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七隊,從事地質領域工作, 2012年取得中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博士學位,2016年獲聘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職稱;曾任副總工程師、技術部副主任、綜合研究室主任、總工辦主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院長、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長等職。社會兼職九三學社湖南省直有色地質支社主委、中南大學研究生校外兼職指導教師、湖南省地球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地質學會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與無添加納米顆粒的MAO膜層相比,向電解液中加入濃度為 4 g/L CeO2納米顆粒后,所制備的膜層厚度增加了 3.19 μm;結合力增大了 4.54 N;腐蝕電流降低了兩個數量級,為 2.58×10-9 A/cm2;阻抗增加了約 6 倍。此外,隨著CeO2納米顆粒濃度增加,所得MAO膜層厚度逐漸增大,而膜層的結合力,耐蝕性能呈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
趙愈亮,東莞理工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超聲材料科學與技術分會理事。英國赫爾大學和西班牙國家冶金研究中心各訪問學者。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前 1%),擔任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主要從事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凝固、加工、成形、性能及表征方面研究。目前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市級項目 7 項,目前在 JMST, Scripta 等國內外知名 SCI 期刊發表 SCI 論文 30 篇。擔任 JCSU 等 6 個期刊的青年編委,JMST 等 30 余家國內外知名 SCI 期刊的審稿人。
1.鋁用預焙陽極行業發展現狀;2.陽極需求端量化分析及展望;3.陽極原料端量化分析及展望;4.預焙陽極市場量化分析;5.團隊以及企業文化介紹
張海軍,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發表學術論文550 余篇,被 SCI 檢索 330 余篇,被 EI 檢索 360 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9 項。主要從事耐火材料、結構陶瓷、納米材料等的研究工作。
01 公司簡介;02 鹽湖提鋰工程案例;03 發展機遇和展望
?鄭茂盛,西北大學教授(2級),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德國洪堡學者,霍英東獎獲得者,曾獲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等。長期從事多目標優化及材料技術,出版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
1.高純石英砂的綠色制備方法;2.石英砂尾礦的高效利用;3.高純(多孔)硅綠色制備與應用;4.石英砂及玻璃制品綠色檢測方法;5.石英砂的應用拓展
張紅亮,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導。2008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18年晉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碳智能鋁冶金,在多尺度建模與智能制造等方面開展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專利70余項,出版專著1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自基金3項、企業課題20余項。
隨著通訊、新能源應用和移動電器的應用增加,儲能電池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而來產生的廢舊電池也不斷增多。 此類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主要來源有基站、信號塔、機房等,報廢共享充電寶也是集中來源之一。
智慧能源運維控制發展戰略規劃:冶金行業能源轉型變革;“智慧”冶金運維(智能料場、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工業爐、智慧鐵水運輸系統等)。創新研究環境建設:推進新能源、儲能和機器人智慧運維等應用領域的示范工作,建設智慧能源技術在冶金行業應用的發展環境和平臺。
車文芳,土家族,黨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中南大學在讀博士,現任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擔任公司人才池選冶組組長。被聘任為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洛陽市第九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洛陽市“三八”紅旗手。十七載春秋,深耕于有色與黑色金屬的實驗研究與實踐前沿,主導并實施了三道莊礦、上房溝礦涉及鉬、鎢、銅、鐵、螢石及硫等復雜礦物回收技術的五十余項重大技術攻關與應用項目。同時跨越重洋,多次到巴西博阿維斯塔礦山,組織并參與鈮磷選礦技術指標優化。授權專利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