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智能銅創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管孝強,5G+有色金屬智能工廠應用場景探討。通過5G網絡實現礦山設備信息傳輸,部分代替有線網絡;基于MEC實現數據不出廠區,保障信息安全及時延等性能;短期內因5G模組成本、功耗等制約還無法直接接入傳感器,需通過PLC或工業網關進行數據匯聚及預處理后,采用CPE或工業網關內嵌5G模塊方式連接5G網絡。
鄧輝球,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領域:計算凝聚態物理 / 計算材料科學 / 核材料等先進能源材料。Materials Theory 期刊編委,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計算材料學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輻照效應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張洪建,5G與有色金屬行業數智化發展,昆明有色院將聚焦數字化交付、數字化轉型,以價值為核心與社會各界力量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網絡,深入探尋有色金屬行業在數字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論,不斷研發符合數字化時代的工藝和工具集,做好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服務。
?陳濤,中共黨員,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復雜環境下鈾酰的光電催化還原以及錒系單原子催化。近5年以第一/通訊作者在Sci. Bull.、Adv. Sci.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0余篇,其中1篇入選ESI熱點論文、3篇ESI高被引論文;先后主持國家級項目2項,省重大專項等省部級項目5項,以第一發明人授權中國發明專利4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項,主編學術專著1部。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張宇,5G助力有色金屬開采冶煉數字化轉型創新。1.5G to B發展現狀;2.5G在有色金屬開采冶煉行業應用。
曾慶意,博士、教授、博導,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為南華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環境能源技術團隊負責人,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員,湖南省“優青”和“芙蓉學者-湖湘青年英才”。主要從事水中有機物、核素、重金屬等的資源化處理與清潔能源轉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earch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論文他引3500余次,h因子34;授權專利1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7項;
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元生,5g+工業互聯網賦能礦冶行業轉型升級。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由總體態勢感知平臺、各系統集中管控組成,采用模塊組件搭建,模塊可獨立運行,也可集成,既適用于集中部署,也便于分布式部署。設計基于管理體系、技術體系、運營體系和仿真驗證四個部分,對礦山工控安全防護能力進行持續跟蹤,不斷完善工控網絡安全支撐能力。
張偉,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多功能刺激響應材料;手性超分子自組裝;光電材料;活性自由基聚合。 研究方向:多功能刺激響應材料;手性超分子自組裝;光電材料;活性自由基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