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重金屬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在我國城市污染問題中占據著較大比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是防治重金屬污染問題不可或缺的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根源,并闡述了土壤修復的基本原理,最終針對若干修復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
在自然界中,重金屬屬于痕量存在的元素,通常出現在土壤或者巖石中,但無法形成土壤污染問題。然而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會被釋放出來,并且重新進入到土壤中,卻帶來難以降解的后果,最終引起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特別是礦場中的土壤,在礦物開采與運輸過程中,土壤重金屬污染危險度非常高。
1土壤重金屬污染根源及土壤修復概述
1.1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根源
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根源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1]:首先,在礦區生產過程中,很容易釋放巖石或土壤中的重金屬,尤其是其固體廢棄物會帶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其次,工業廢氣污染比較嚴重,一旦廢氣沉降到地表,其中含有的重金屬就會滲入土壤中,且長期殘留下來,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土壤污染。****,工業廢水污染也日趨嚴重化,尤其是有些地區水資源比較匱乏,會將工業廢水作為農業澆灌用水,導致工業污水滲入至土壤中,留下大量的重金屬,最終引起重金屬污染問題。
1.2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
所謂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主要是指通過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技術等多種措施對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屬進行清除,或是將其固定在土壤中,限制其遷移活動,從而達到土壤修復的目的。具體體現在兩種修復原理,首先是取出土壤中的重金屬,實現土壤環境的改善,被稱之為土壤重金屬的去除化;其次是將土壤中重金屬污染釋放的毒性進行降低,即被稱為土壤重金屬的固定化。
當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源多種多樣,比如
鉛、鎘、汞、
銅、硒等等重金屬帶來的污染,其中以汞污染發生最多、最嚴重,其次是鎘污染問題,嚴重影響著國內農作物的生產品質與產量,給糧食業帶來極大的損失,甚至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勢在必行,且應該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