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注冊環保工程師,主要從事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工作。近年來,為主參與國家項目2項、中鋁集團內科技項目20余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為主開發了高效低耗煙氣脫硫、鋁工業窯爐煙氣超低排放治理、二次鋁灰全量資源化利用、赤泥土壤化生態修復等先進技術,其中實現產業化應用4項,編制行業技術規范2項,4項成果獲國際領先水平,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張紅亮,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導。2008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18年晉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碳智能鋁冶金,在多尺度建模與智能制造等方面開展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專利70余項,出版專著1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自基金3項、企業課題20余項。
蘇自偉,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炭素專業高級工程師,一級研究員,主持、參與開展炭素科技研發項目20多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獲授權專利12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9項,發表論文十余篇。
劉偉,正高級工程師,工學博士,中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現任中鋁集團首席工程師、沈陽鋁鎂院科技管理部經理,主要從事綠色高效鋁鋰輕金屬電解技術開發,承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國家級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4件,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項,中鋁集團第四屆科技創新杰出成就獎1項、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獎。
于國慶,本科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就讀于北京科技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廢舊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再生、高性能鋼鐵/鋁用炭素材料研發。在學期間,作為主要參與者完成預焙陽極質量提升的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廢焦油高值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項目。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
標題:李冬生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