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2023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物理化學專業,2023年9月進入太原工業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仿生催化,具體為毫米球的制備及其串聯催化應用,相關成果發表于Nat. Commun.等雜志。
?華東理工大學/鄭州大學 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煉焦煤資源綠色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先進功能材料制造工程中心主任、中國工程科技戰略河南研究院副院長。 2012年入選上?!扒隧椖俊睂<?,2015-201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2016年河南省中原學者、2016年第七屆教育部化學工程與技術學位評議組秘書長、2021年第八界教育部化學工程與技術學位評議組委員、2023年第二屆中國化工學會中日工作委員會主任。獲2021年河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孫方遠,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主要從事干熄焦流程中的運動和傳熱優化,以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用、新能源等領域涉及的微納米材料傳熱研究。發表SCI論文3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
朱亞明,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萬人層次,遼寧省工程熱化學學會理事,遼寧省化工學會煤化工分會委員。擔任《煤炭轉化》、《化共礦物與加工》和《煤質技術》等7種學術期刊編委/青年編委。主要從事低階煤/瀝青/生物質基炭材料高附加值利用研究。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70余篇。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三等獎1項(第一獲獎人)。
王延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曾任中國能源學會理事,《Fuel》雜志審稿人,研究領域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加工、石油化學、工業催化和精細化工。 先后有5項首創技術獲得工業化應用,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6億元。以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項,申請發明專利50余項,獲省部級二等獎三項,廳局級一等獎1項,發表研究論文60余篇,被SCI和EI收錄30余篇。
標題:馬翔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