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陳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博士畢業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1)金屬與高分子界面成鍵機理及調控策略,2)異種金屬的固相連接及相變行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以及省部級及重要行業企業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6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美國TM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邀請報告20余次。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2008年在日本廣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8-2012年在日本大阪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學工作。
陳雪飛,主要從事高熵合金及納米金屬材料的強韌化機理研究。擔任國際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青年編委兼客座編輯。已發表SCI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10余篇,引用1200余次,H因子17;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中國大學生材料熱處理創新創業大賽研究生組一等獎”指導老師。
王同敏,工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導。 獲國家杰青、CJ學者、中組部WR、科技部領軍人才,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負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先進集體負責人?,F任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特邀常務理事兼任凝固科學與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副理事長,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等。
白鑫,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主要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疲勞可靠性方法。擔任機械可靠性委員,航天三網結構、強度和可靠性專業委員,全國試驗機標準化技術委員。主持過國家、中科院、地方、企業的二十多個項目。在疲勞可靠性領域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軟件10余項,原創理論產業化1件,原創理論制定標準1項。
標題:彭海龍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