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礦井水深井回灌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礦井水深井回灌方法。
背景技術:
2.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特殊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開采層與周圍含水層水關系較為密切,造成礦井涌水量較大,這就使得必須對礦井水進行抽出處理,抽出的水必須經過一定的物理化學處理才能用于生產生活和直接排放,不僅造成成本的提高還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深井回灌技術不僅能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利于形成“良性回灌”,降低地下水污染風險;
3.但是,現有技術的礦井水多采取處理加工后再利用甚至直接排放等方式,部分廢水進行回收利用,用于礦山生產所需,但仍有大部分廢水重金屬檢測超標,無法達到排放標準,此舉不僅會造成成本的過高,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井水深井回灌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技術的礦井水多采取處理加工后再利用甚至直接排放等方式,部分廢水進行回收利用,用于礦山生產所需,但仍有大部分廢水重金屬檢測超標,無法達到排放標準,此舉不僅會造成成本的過高,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的問題。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礦井水深井回灌方法,包括;步驟一:確定回灌目的層;步驟二:預計注水量;步驟三:選擇回灌井位置;步驟四:設計終孔層位和深度;步驟五:設計井身結構;步驟六:進行回灌井注水試驗,確定目的層回灌能力。
6.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一種所確定的回灌目的層具有最小主應力和破裂壓力低,且回灌目的層巖性純凈,以粗砂巖段孔滲條件最好,并且回灌目的層取芯裂縫相對發育段,具有較大的厚度,利于壓裂裂縫擴展延伸。
7.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二中的預計注水量通過線性回歸法根據母杜柴登礦mc-1井和納林河二井nl-1井壓水試驗數據建立的對數回歸模型。
8.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二中的預計注水量可根據v=πr2hφ公式估算,且v為注入介質體積,m3;r為處理層半徑,r=500m(3a);h為處理層厚度,h=69m(滲條件較好段69m),φ為處理層孔隙度,取7.49%。
9.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三中回灌井位置的鉆孔軌跡距離井下巷道、硐室需要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10.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四中的終孔層位一般選取滲透性較好的砂巖層。
11.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五中井身結
聲明:
“礦井水深井回灌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