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系統兼超前的隧道加強超前支護體系結構。
背景技術:
2.暗挖隧道設計一般采用復合式襯砌,外層支護為初期支護,由噴射砼、鋼筋網、鋼架、鋼架鎖腳和系統錨桿組成。系統錨桿為深入巖土內部并控制巖土變形的細長桿體,以及包括墊板、螺母等輔助構件,桿體周圍填滿填充材料,桿體可以是實心錨桿、中空錨桿和預應力錨桿(索)等,材料可分為熱軋帶肋鋼筋、精軋螺紋鋼筋、全螺紋鋼管、全螺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管)等。施工中初期支護通過系統錨桿將圍巖形成一個加固圈,并和初期支護噴射砼、鋼筋網和鋼架連接,從而初期支護與圍巖加固圈形成統一的受力整體,與圍巖共同承擔因開挖所產生的圍巖釋放應力。當圍巖較差時往往輔超前錨桿(小導管、管棚),將開挖區域附近的圍巖釋放應力向掌子面前后傳遞,以控制圍巖整體變形。
3.通常設計和施工中,系統錨桿設置方向為垂直巖面,同時墊板與巖面密貼接觸,以便錨桿鎖緊,來保證錨桿施工和實際支護效果。實際施工中拱部的系統錨桿往往打設困難,向上填充系統錨桿孔也操作困難、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從而影響支護體系整體支護效果和安全。同時,由于系統錨桿為隱蔽工程,往往成為偷工減料的重災區。
4.當開挖進尺大和圍巖整體穩定性較差時,由于系統錨桿為徑向設置,往往需要設置更強的超前支護,比如加長超前支護長度,加大超前支護管徑等,以保證圍巖整體穩定性和施工安全,增加了施工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5.針對目前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系統兼超前的隧道加強超前支護體系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6.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7.一種系統兼超前的隧道加強超前支護體系結構,包括噴射砼層、鋼架、鋼筋網、徑向系統錨桿、超前系統錨桿和超前錨桿/管,所述超前錨桿/管和超前系統錨桿均傾斜于圍巖開挖面設置,且所述超前錨桿/管的傾斜角度小于所述超前系統錨桿的傾斜角度。
8.優選的,所述超前系統錨桿包括鋼墊板和焊接在該鋼墊板上的異型墊塊,該鋼墊板和異型墊塊上設有穿孔,該穿孔與設于圍巖上的鉆孔的傾斜角度相同,錨桿桿體的一端伸入該鉆孔內,另一端穿設在所述鋼墊板和異型墊塊上的穿孔內,并通過螺母緊固,所述錨桿桿體傾斜于圍巖開挖面設置。
9.優選的,在所述鋼墊板的兩端設限位翼,限位翼伸入圍巖內,防止所述鋼墊板滑移。
10.優選的,
聲明:
“系統兼超前的隧道加強超前支護體系結構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