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破碎圍巖隧道的鎖腳錨索。
背景技術:
2.軟弱圍巖隧道分部開挖施工中初期支護拱腳的位移往往較為顯著,是整個初期支護結構的薄弱部位,易造成初期支護變形侵限、破壞,嚴重時還會發生隧道塌方。鎖腳錨索是最新被提出的一種控制初期支護拱腳變形的技術措施,尤其對拱腳水平收斂變形能夠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鎖腳錨索支護作用的發揮與圍巖強度、鉆孔成孔質量、錨固劑性能及攪拌效果、鎖腳錨索設計參數等諸多因素都密切相關。
3.申請號為201720951622.1的中國專利“一種擠壓型軟弱圍巖隧道預應力錨索群支護結構”公開了一種擠壓型軟弱圍巖隧道預應力錨索群支護結構,其中采用了鎖腳錨索,拱部鎖腳錨索和邊墻鎖腳錨索錨在初期支護上,以降低圍巖變形增長速率和變形累積量,避免變形過大引起拆換拱,其具體錨固方式為注漿錨固,由于錨固漿液(水泥砂漿)凝固需要時間,需待砂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才開始對錨索進行張拉以施加預應力,而且初次張拉力僅為總張拉力的40%-50%,難以實現快速錨固和支護。相比注漿錨固,樹脂錨固劑錨固具有快速錨固的特點,在對樹脂錨固劑攪拌完成數十秒后即可實現錨索的錨固,進而可進行預應力的快速施加,對圍巖的早期穩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樹脂錨固劑藥卷在攪拌固化前本身較軟,在破碎圍巖隧道鎖腳錨索施工時普遍存在鉆孔塌孔堵塞,造成樹脂錨固劑安裝困難的突出問題,導致鎖腳錨索施工困難。這些問題已成為限制樹脂錨固鎖腳錨索支護技術應用和推廣的瓶頸。當初期支護拱腳發生變形侵限和破壞時,往往只能被迫采取臨時支撐、圍巖注漿加固和拆換拱等應急處置措施,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安全和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破碎圍巖隧道的鎖腳錨索,以解決破碎圍巖隧道鎖腳錨索施工時存在的鉆孔易塌孔堵塞、樹脂錨固劑安裝困難等問題,確保隧道鎖腳錨索的順利安裝。
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6.一種用于破碎圍巖隧道的鎖腳錨索,包括鋼絞線、護壁鋼管和鎖腳附屬單元,圍巖的表面設置有初期支護,圍巖的內部設置有同軸線的第一鉆孔和第二鉆孔;護壁鋼管插入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和圍巖內部的第一鉆孔內,護壁鋼管的端部與噴射混凝土的表面平齊;鋼絞線的一端穿過護壁鋼管后深入至圍巖內部,并通過樹脂錨固劑錨固在圍巖內第二鉆孔內,所述的鎖腳附屬單元設置在初期支護噴
聲明:
“用于破碎圍巖隧道的鎖腳錨索”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