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磨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磨機進料口結構。
背景技術:
2.廢棄金屬塊經過初步粉碎后需要經過磨機對其進行研磨,在進料時,通常通過螺旋送料的方式向磨機內送料,但是由于螺旋送料不易控制送料量,進料過多使得磨料無法被充分的研磨,導致研磨后的磨料仍存在較大直徑的磨料,需要再次研磨,使得研磨效率低,增加了時間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磨機進料口結構,可以有效的控制磨料的進料量,進而提高研磨效率,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磨機進料口結構,包括進料筒,所述進料筒的上端設置有進料斗,進料斗內設置有可抽拉的插板,所述插板的下端設置有控制其移動的驅動裝置。
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斗內相對設置的兩側壁上均設置有滑軌,所述插板的兩側滑動連接在滑軌內,所述插板的寬度與進料斗的寬度相配合。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插板為傾斜設置,所述進料斗的一側一體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寬度與插板寬度相適配,所述限位槽的傾斜角度與插板的傾斜角度相同。
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斗傾斜與進料筒設置。
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斗的上端為方形進料口,方形進料口的內側面為斜面結構。
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連接塊、電動推桿和固定座,所述連接塊設置在位于進料斗外端的插板下側,所述固定座設置在進料斗的外側面,所述電動推桿設置在連接塊和固定座之間,且電動推桿與插板平行設置。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磨機進料口結構構思巧妙,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的控制磨料的進料流量,通過設置進料斗代替螺旋進料機構,通過將可抽拉的插板設置在進料斗內,根據需要調節插板與進料斗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進而調整合適的進料流量,避免出現因進料過多導致研磨效率低下的問題,降低返工率,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結構示意圖;
13.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剖視圖;
14.圖4為圖3的左視圖。
15.圖中:1進料筒、2進料斗、3方形進料口、4插板、5滑軌、6限位槽、7連接塊、8電動推桿、9固定座。
具體實施
聲明:
“磨機進料口結構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