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硅酸鹽物料風化成土及資源化利用的方法。背景技術:2.我國煤炭、化工、電力、鋼鐵、有色等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每年產生超35億噸的工業固廢,累計堆存量超620億噸,主要包括冶煉廢渣、尾礦砂、建筑垃圾、廢石及工業粉塵等,其成分以含硅酸鹽為主。3.含硅酸鹽固廢的主要處置方式有提取回收其中的有價金屬、填充礦山采空區、生產新型建筑材料等。以上處置方式會產生以下問題:(1)回收有價金屬仍會產生新的固廢;(2)充填礦山采空區成本高;(3)生產建材運輸成本高。土壤由巖石風化而來,若能夠加速硅酸鹽礦物風化,增加其中營養元素含量,使其具有土壤屬性,則能夠為后續的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的基質環境,利于含硅酸鹽固廢的生態修復。4.含硅酸鹽礦物含有豐富的磷、鉀元素,但它們多以穩定的鋁硅酸鹽和磷灰石狀態存在,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和利用。硅酸鹽細菌是土壤中一類特殊的細菌,對營養條件要求不高,世界各地分布十分廣泛。硅酸鹽細菌能通過代謝產生有機酸、多糖而釋放出可溶態的磷、鉀、硅等元素,而且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土壤硅酸鹽細菌不僅可挖掘土壤潛在肥力,還能加速硅酸鹽固廢風化成土進程,是重要土壤改良微生物。5.硅藻的光化學性能與其全球所有雨林光合作用的總和相當,是水生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其生產量約占地球初級生產量的60%。硅藻能將環境中的無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物,釋放氧氣,深刻影響著全球范圍內c、n、o和si等重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許多硅藻可適應低濃度氮、鐵和磷等高度貧營養的環境中,生長迅速,可用于貧營養環境的生態修復。硅藻死亡后其細胞壁中的礦物質在固廢中沉積,經過成巖作用后可形成硅藻土。技術實現要素:6.本發明利用硅酸鹽菌將含硅酸鹽的固廢分解,釋放出鉀、磷及游離硅,再利用硅藻的光合作用,將環境中的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保存在尾礦砂中,實現含硅酸鹽物料的快速風化,加速其向土壤轉化的同時增加其肥力。7.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1)將含硅酸鹽的物料破碎后倒入硅酸鹽風化反應器;(2)向硅酸鹽風化反應器中注入菌液,進行周期性浸出、瀝干處理;(3)將硅酸鹽風化反應器中瀝出液引入硅藻反應器,與預先培養好的硅藻混勻,調節反應器中硅藻生長條件;(4)過濾分離硅藻反應器中的混合物,液體返回到硅酸鹽風化反應器,含硅藻的固廢與瀝出的風化物料混合,形成富含
聲明:
“硅酸鹽物料風化成土及資源化利用的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