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發明屬于土壤修復領域,特別是污染地塊修復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有機污染地塊土水氣協同處置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污染土壤的修復通常包括異位修復和原位修復兩種操作方式。其中,原位修復不需要挖掘和輸送土壤,施工簡單,成本較低,對環境的擾動小,是場地治理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幾十年來西方國家發展了多種原位修復技術,比較典型的有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原位氣相抽出技術、原位生物修復技術、原位土壤淋洗技術、原位電磁波頻率加熱技術、原位玻璃化技術等。有機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學氧化修復具有修復周期短、效果好、處理成本低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0003]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國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污染程度不斷加深,由此造成的健康與環境生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有機污染場地類型主要包括焦化類場地、農藥類場地、染料類場地、煤制氣類場地及加油站類場地等,主要污染物為苯系物、石油烴、鹵代烴及pahs等。有機污染土壤修復技術主要包括熱脫附、水泥窯焚燒、化學氧化及生物修復等。有機污染土壤化學氧化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較為成熟和成功的修復技術,在國內外有大量成功的工程應用案例,是一種高效且成本適中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
[0004]
地塊污染修復包括污染土壤和污染地下水處理及修復過程中廢氣治理,針對不同的介質,一般需要不同的工藝,不同的設備和技術,修復現場要有一定的施工作業面,滿足各種機械設備作業空間,極易帶來二次污染。地塊修復完成后,部分設備撤走二次利用,部分遺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行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0005]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有機污染地塊土水氣協同處置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
一種有機污染地塊土水氣協同處置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08]
(1)地塊污染區域合理布置一個及一個以上管井,每個管井兼具抽出和注入功能,相鄰兩個管井一個是抽出井一個是注入井,形成抽出井群和注入井群的有序間隔,污染地下水通過管井將地下水抽出,按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14)將污染地下水分成重度污染和輕度污染,分別進入不同的收集池。
[
聲明:
“有機污染地塊土水氣協同處置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