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剛石磨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超硬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金剛石作為世界上已知硬度最高的材料,其制品在切削、研磨和拋光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作為金剛石細粒度產品的延伸,金剛石微粉是由粗顆粒單晶金剛石經過破碎、整形、提純、分級而得到的粒徑為1~70微米的粉末。
3.在破碎的過程中,破碎物料由氣流破碎機電磁閥控制進入破碎腔體,腔體下部周圍的噴嘴噴射高速氣流使物料顆粒之間劇烈的碰撞、剪切和研磨。當作用在顆粒上的力大于它的破壞力時就產生破碎。金剛石顆粒在高溫高壓的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原料為金屬觸媒和石墨,葉蠟石則作為傳壓密封材料。在反應結束后,金剛石單晶中總是或多或少地殘存由這些物質存在的包裹體。經破碎,包裹體中的金屬和石墨雜質則因顆粒的破碎而釋放出來。此外,金剛石顆粒在粉碎腔體中與腔體壁的碰撞和摩擦也會帶入金屬雜質。
4.在破碎之后,金剛石微粉的形貌呈不規則塊狀,且微粉中存在有針狀、條狀和棒狀形貌的顆粒,影響金剛石微粉后續分級及最終產品的使用。選用球磨工藝或氣流整形工藝,可以對金剛石微粉的形貌進行修整,使其滿足使用的要求。氣流整形適合于粒度大于15μm微粉的整形,球磨整形適合于粒度小于15μm微粉的整形。在球磨整形過程中,整形的時間為4~48h,金剛石微粉與球磨介質(鋼球)在球磨機內激烈的運動和撞擊,產生大量的金屬雜質;而隨著球磨時間的延長,球磨腔體內溫度的升高,使得金剛石微粉表面產生石墨化。
5.金剛石微粉經整形工藝處理之后,在其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晶體和宏觀缺陷;金剛石微粉在不停的撞擊過程中,微粉內部產生塑性變形而產生內部應力,影響后續的使用。球磨整形之后,金剛石微粉的表面能增大,其對金屬雜質和超細金剛石顆粒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導致金剛石微粉表面附著有大量的難以去除的金屬單質及金屬化合物、硅化合物和石墨雜質,其中金屬元素雜質主要以fe、ni、cr、al、na、ca、mn、co等為主。
6.傳統的酸處理提純工藝能夠除去整形后的金剛石微粉中存在的大量金屬雜質、硅雜質和石墨雜質,其過程為:將高氯酸、鹽酸、硝酸和水配制成混酸處理溶液裝入搪瓷反應釜中,將待提純的金剛石微粉加入反應釜中,再在攪拌狀態下將反應釜中的體系加熱至沸騰,然后在攪拌狀態下保溫反應4-18h,待反應釜冷卻后將金剛石微粉和酸轉移出來進行過濾并將濾餅漂洗至中性。上述工藝通過多種強混酸
聲明:
“金剛石磨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