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西南地區植物群的構建方法,其步驟包括種子選擇;對難萌發種子處理;制備種子混合物;制備基材混合物;制備種子基材混合物;向巖土創面或退化地噴射種子基材混合物;控制草本高度及灌木、喬木密度;對草本噴灑矮壯素藥液;向喬木噴灑抗逆性高營養葉面肥;進行水分、養分日常管理。種子萌發快速、安全,保障人工植被結構與功能穩定,有效縮短人工植被向自然植被演替周期。應用于西南地區邊坡、棄渣場及采礦地等巖土創面及退化地的植物群落構建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境友好的改性羧甲基纖維素熱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將1-50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到150-500重量份溶劑水中,在30-60℃溶脹1-4小時;再加入0.1-10重量份的引發劑,控制溫度40-85℃,引發反應0.1-2小時后,再加入接枝單體20-300重量份,在40-85℃反應0.5-8小時;將反應后物料冷卻、加入150-300份的丙酮,攪拌,靜置5-10小時,過濾,將固體物用水洗滌,干燥,即制得改性羧甲基纖維素熱塑材料。該產物可用傳統的擠塑、注塑、吹塑方法加工成型,其熱塑材料制品廣泛應用于石油鉆井、采礦工程、紡織工業、造紙工業、涂料工業、日用化工產品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緩傾斜礦體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礦石回收率的方法,它是通過在兩條進路間的桃形礦柱內布置輔助回收進路的方式,對本分段礦體下盤三角礦錐及其上部的脊部礦石殘留進行二次回收來實現的;輔助回收進路的規格小于正?;夭上锏赖某叽?,為2.0m×2.0m至3.0m×3.0m。它可使整個采礦方法提高礦石回收率約5個百分點,最多可以使整個采礦方法提高礦石回收率約8-10個百分點;累計回收的礦量以及減少的廢石混入量大;效益十分顯著。
本發明涉及采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礦山井下結構,其包括采掘工作面,還包括至少一個通風除塵裝置、至少一個粉塵濃度檢測裝置和控制器,通風除塵裝置、粉塵濃度檢測裝置、控制器均設置在采掘工作面中,通風除塵裝置的出風口位于礦山井的外部,通風除塵裝置、粉塵濃度檢測裝置均與控制器電連接。粉塵濃度檢測裝置對粉塵濃度進行檢測,當出現粉塵濃度過高時,粉塵濃度檢測裝置能夠檢測出,并將檢測出的數據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數據后再控制通風除塵裝置運行,采掘工作面中的高粉塵濃度的空氣經通風除塵裝置除塵達標后排出至礦山井的外部,從而有效地降低采掘工作面中的粉塵濃度,提高了礦山井下的通風效果和采礦人員的安全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方法與裝置。當前,國外研究開采海底可燃冰的方法主要有熱解法、降壓法和置換法,這些方法都是在海底分解可燃冰收集天然氣,存在諸多技術瓶頸。本發明開采海底可燃冰的方法是將海底可燃冰礦(含可燃冰的淤泥),挖采出海面傾倒在船上的儲礦倉中,在常壓下分解可燃冰。這種挖采是用采礦鏟大體積“安靜”挖采,在挖采過程中只輕微攪動海底,在提升過程中,采礦鏟內部用鋼板密封,開口處加蓋,兩端側門關閉,不會散落可燃冰,在船上用專用設備分解可燃冰不會泄漏天然氣。本發明不存在任何目前人類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開采成本與陸上天然氣開采成本相當,分解后剩余的淤泥可以填礁造地。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MMP14雙靶點高效結合肽及多肽結構序列的獲取方法和目標物的用途。從MMP14蛋白誘導表達的人成骨肉瘤MG63細胞中篩選和獲得一組新型的雙靶點MMP14和Zn2+的多肽,包括:基于MG63細胞靶向誘導表達MMP14的噬菌體隨機十二肽庫體外消減篩選,經3-5輪篩選,獲得富集的雙靶向MMP14和Zn2+的結合肽噬菌體和多肽結構序列。目標物作為先導分子用于疾病治療藥物研發和用于腫瘤診斷,還可用于蛋白質分離純化、分子標簽以及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采礦等。
便攜式微地震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傳感器與多通道數據采集儀、普通電腦或PC筆記本電腦或工控機連接。多通道數據采集儀包括:可編程放大器2、去假頻濾波器3、多路復用器4、A/D轉換器5、速度控制與信號緩沖區6、先進精簡指令控制器7、程控增益選擇電路8、CPU中央處理器9、FIFO緩存器與USB接口10、采樣監控軟件11、電源調整電路12。該系統特別適用于礦山開采而導致的巖體運動及破裂規律的監測與評價。對于探測推斷采礦過程中瓦斯和水體運移的巖體破裂通道、預測和圈定采礦危險區以及評價采礦設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還可以用于工程、爆破、安全和勘探等領域的監測以及科學研究。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磷礦超薄礦體的開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礦脈走向開采磷礦薄礦體,所述磷礦薄礦體的厚度在30~80cm;(2)沿豎直方向拓寬至圍巖,使圍巖和磷礦薄礦體的厚度達到200cm,并在圍巖底部布眼安裝炸藥,爆破后形成高200cm寬220cm的開拓巷;(3)重復步驟(2)形成多條開拓巷;(4)沿開拓巷的邊沿以撇礦方式連續掘進10m開采礦石,當單個開拓巷的開采已達到20米以上時以45°分巖向相鄰開拓巷貫通。本發明沿礦脈走向進行掘進開采,形成有利于掘進開采的開拓巷,再布眼、安裝炸藥爆破形成開拓巷道,沿開拓巷對礦石進行開采,從而減少開采礦石中混入圍巖,減少礦石貧化率,提高采礦回采率,提高了入選礦石品位和選冶回收率,綜合經濟效益顯著。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壓支架的非主從式聯網監測控制系統,工作面支架控制裝置,工作面支架控制裝置對采礦設備的位置、壓力、行程進行數據采集進行運算和處理,通過電磁閥驅動器控制電磁閥的開關動作,進而控制液壓缸的行程,實現液壓支架的各種動作;順槽控制中心,該順槽控制中心將來自于工作面支架控制裝置的輸出信號進行處理,使采礦設備實現聯動;以及地面監控中心,接收來自于順槽控制中心的輸出信號,對各個采礦設備動作狀態、故障、數據和信息進行顯示和采礦過程的聯網監控。本實用新型實現了綜采工作面生產設備的全自動控制,減少操作人員,降低操作難度,提高工作面生產效率,改善工作面產條件,實現安全生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全段高組合鑿巖爆破的落礦方法,屬于采礦爆破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安全風險小、生產效率高的用于全段高組合鑿巖爆破的落礦方法。采用先在采礦區的頂部開挖形成鑿巖硐室,在所述鑿巖硐室下方的選定采礦區的底部拉底形成巷道形成全段高礦房,然后再采用在VCR拉槽區內爆制切割天井形成切割槽,最后再以所述的切割槽為基礎,先通過選定采礦區下部巷道內的爆破孔進行底部爆破落礦,后以底部爆破落礦為基礎在選定采礦區上部的鑿巖硐室中進行上部爆破落礦,并依次將各次的落礦運出礦區。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輻射孔噴射式稀土采取方法,本發明包括打井、裝設備和采礦三大步驟,其中打井包括:S11.勘測:對采礦區域進行實地勘測,計算出土壤層和礦源層的深度;S12.鉆孔:在土壤層表面進行鉆取采礦井,在礦源層內鉆取單排或多排的徑向噴灌孔;S13.加固:在采礦井井壁安裝護壁管,噴灌孔可置入花管以保持暢通;裝設備包括:S21.裝管:在采礦井內安裝管道,連接在噴灌孔的內部安裝管道的支管;采礦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注浸取液、在合適位置回收含礦物浸取液、采礦作業結束后,回收裝置,通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現有技術中浸取液滲透的區域較小,導致采礦地在結束作業后會存在未開采到的區域,開采不徹底,造成浪費等技術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底采礦機械——錳結核采集鏟,它由椼架式主梁、鏟斗、鏟齒、中間攪動軸、防陷板、防陷橇、前端牽引結和后端牽引結,以焊接、緊固件連接等方式組成一個整體。采礦船上的卷揚機組通過鋼絲繩給采集鏟提供動力,使采集鏟能在承載力小于7kPa的海底表面連續采礦,粒徑大于20mm的錳結核都能采集。鋼絲繩還帶動鏟斗里的攪動軸葉片順、反時針方向來回轉動,從鏟斗孔隙中濾去泥沙。每鏟采集完成后,鋼絲繩將采集鏟提出海面,打開側門,鏟斗傾斜一定角度,將錳結核礦傾倒在船上的運礦車內。在錳結核礦豐度5~7kg/m2的可采條件下,以水深6000m為例,單鏟采礦用時1.5h(含輔助時間),單鏟采礦重量約200t,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側崩回采礦雷管布設結構,包括礦體,所述礦體內設有雷管布設部;所述雷管布設部包括:掏槽眼、若干輔助眼、若干周邊眼、第一雷管、若干第二雷管、若干第三雷管、若干第一延時引爆器以及若干第二延時引爆器,本實用新型涉及爆破工程技術領域,本案的有益效果為:本案采用的雷管布設部,通過控制爆破微差時間,按順序引爆第一雷管、第二雷管以及第三雷管,有效的解決現有的逐孔起爆存在的,先爆炮孔產生的氣體順節理、層理從相鄰炮孔中移除,造成爆破能量外泄,影響爆破效果,齊發爆破存在,爆破振動強度過大,不僅影響周邊建筑物的安全,而且還會對礦山邊坡造成嚴重的破壞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采礦爆破的爆破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單片機???,包括有用于接入到無線網絡的無線收發器裝置,包括有實現與人員管理上位機進行雙向數據通信的輸入輸出端口。通過本裝置實現了發爆器的實時聯網化管理,特別是通過讀取人員定位系統的數據,達到爆破區域確定無人以后才能起爆的目的,有效保障了人員的生命安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礦工程用便于更換鉆頭,包括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底部設有卡箱,所述卡箱的內腔套設有鉆頭桿,所述鉆頭桿兩側的頂部和底部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卡箱內腔的兩側均設有移動板,所述卡箱內腔的頂部和底部的兩側均開設有與移動板相適配的滑槽,所述移動板的內側設有卡桿,所述卡桿遠離移動板的一端與卡槽卡接,所述移動板外側的頂部和底部與卡箱的連接處均設有彈簧,所述移動板的外側設有活動底座,所述活動底座的內腔活動連接有螺桿。本實用新型通過卡箱、鉆頭桿、轉板、活動底座、彈簧、卡槽、螺套、螺桿、卡桿、滑槽和移動板相互配合,可在鉆頭在使用時,可對鉆頭起到便于更換的作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花崗石采礦區排土場生態修復用的植被種植裝置,通過手推把可推動本裝置進行移動,移動方便,通過種植組件進行鉆坑,鉆坑方便,操作方便,省時省力,同時可通過刻度桿觀察鉆坑深度,使用方便;通過推土組件可將螺旋轉頭鉆坑時產生的土進行回填,無需人工進行回填,極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通過推土組件和夯土組件配合,夯土組件可對回填的土進行夯實,無需人工進行夯實,省時省力,操作簡單。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在落礦階段礦房嗣后充填采礦的方法,礦房垂直礦體走向布置;在頂柱下面掘鑿巖硐室,鉆機工作高度為3.8m,硐室使用混凝土噴射加固,在拉底巷道礦房中央向上掘上向扇形切割槽,然后自拉底巷道向上打扇形中深孔,沿切割槽逐排爆破,礦石運出后形成塹溝式拉底空間;自鑿巖硐室在礦體上向下打大直徑垂直平行深孔經過裝藥實施順序,進行爆破,崩落的礦石在底部由鏟運機經出礦橫巷和階段運輸巷直接裝運至主溜井,在破碎硐室破碎后經皮帶運輸機運至原礦倉裝入箕斗;回采后的礦房采用尾,砂膠結充填。該方法能夠提高礦石回采率,減少礦石貧化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有效控制地壓和地表沉陷、優化礦區周圍環境的目的。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礦用污泥泥沙分離器,包括離心分離器,所述離心分離器的上端一側設有泥水輸送管,離心分離器的底部開口位置焊接有出砂嘴,且離心分離器的頂面上開設有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焊接連接有泥水排出管,所述出砂嘴的底部接集沙箱的頂部進料口,且所述進料口下方左側位置設有沖洗口,本發明利用板框式污泥脫水機將泥水中的污泥以及水實現分離,將泥水處理成干凈工業用水,循環泵抽取集水池內的工業清水,從而在三通閥的切換作用下實現對集沙箱內的沙子進行沖洗,整個過程實現了水循環利用,降低了水的損耗,而且未出現水四處排放的情況,避免了出現環境污染。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原地浸出采礦中提高母液回收率的方法,S1、綜合防滲體的形成:S2、母液注入及回收,母液將礦體中離子狀態的稀土逐漸萃取出并溶入母液內,帶有稀土離子的母液沿著礦體層(7)內的裂隙、通道流到綜合防滲體(2)上,隨后再沿著綜合防滲體(2)流入積液溝(5)內收集,綜合防滲體(2)極大提高了母液的回收率。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母液的收集率、降低回收成本、萃取周期短、操作簡單。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礦鉆孔設備導渣裝置,包括殼體、內部鉆取裝置和兩個接料框,所述殼體上開設有兩個導料口和第一空腔,所述內部鉆取裝置上開設都有多個連通槽,所述殼體相對的側壁均設有接料機構,兩個所述接料機構內均開設有滑槽和第二空腔,兩個所述滑槽內均設有滑動機構,所述第二空腔內均設有拉動機構,兩個所述第一空腔內均設有卡緊機構,兩個所述拉動機構的端部均延伸至第一空腔內并與相對的卡緊機構的頂部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其通過設置拉動機構和卡緊機構,既能夠在通過斜形導料板快速地將料渣快速導出,同時通過卡緊裝置使機器運作導出料渣后,實現機器的自動停止,防止導致料渣堆積過高造成安全隱患。
本實用新型涉及牽引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用于采礦車輛引導的牽引裝置,包括底座和車輪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分別與四個車輪組的頂部栓接,所述底座頂部的兩側均栓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頂部之間栓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頂部的軸心處栓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表面套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軸心處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支撐柱套設,所述連接板的兩側均栓接有連接環組;本實用新型具備既能避免繩索接觸地面,也能減少繩索纏繞的優點,解決了目前礦用卡車的牽引裝置基本上是一組繩索,在遇到崎嶇路面的時候繩索會不斷與地面產生摩擦,甚至被卡住,而且兩側的車輛間距過大時繩索容易纏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支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采礦用耐腐蝕礦用錨索,包括第一鋼絞線,所述第一鋼絞線的外部套設有第一護套,且第一護套與第一鋼絞線之間填充有第一防腐隔離層,所述第一護套的外部套設有同心設置的第二護套,所述第一護套與第二護套之間設置有多個第二鋼絞線,且第二鋼絞線與第一護套、第二護套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有第二防腐隔離層,所述第一護套的外表面以及第二護套的內表面均間隔開設有多個與多個第二鋼絞線配合卡接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護套的外部套設有第三護套。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大的強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錨索在具有腐蝕性的環境中的使用壽命,便于實際的使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礦安全用支護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柱、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風扇、減震機構和液壓推桿,所述支撐柱頂端外壁表面固定連接液壓推桿,所述底座底端外壁表面固定連接預埋座,所述減震機構包括滑套、第一滑桿和第一彈簧,所述底座內壁表面固定連接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頂端外壁表面固定連接第一滑桿,所述第一滑桿外壁表面滑動連接滑套,所述滑套內壁表面固定連接彈簧。在采煤時產生的震動通過第一滑桿推動滑套內部的第一彈簧,且滑桿在滑套內部滑動,便于抵消施工的震動,通過在液壓推桿內部設置第二彈簧和第二滑桿,便于消除礦坑內壁擠壓對第二支撐架的壓迫,避免礦坑頂端的產生震動對第二支撐架造成損壞,造成安全隱患。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非煤礦山地下采礦方法,根據礦體所在位置,在非煤礦山礦體的一側設置第一天井,在礦體中部設置第二天井,在第二天井內自下而上依次設置有多個爆破作業通道,在第二天井內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多層炮眼組;根據出礦產量的需求,選擇對應層數的炮眼組,填充爆炸物引爆;引爆后,出礦機械及出礦人員在擴采區外的出礦口作業;本發明通過在原有的兩個出口之間設置一個第二天井,然后通過在第二天井內設置與爆破通道匹配的炮眼組,并通過炮眼組的爆破來實現對產量的有效控制。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減少原地浸出采礦過程中生態環境污染的方法,S1、綜合防滲體的形成:S2、母液注入及回收:S2(I)、先向灌漿孔(1)內插入錨桿(3),使錨桿(3)插入到綜合防滲體(2)內,再利用3SNS的灌漿泵向灌漿孔(1)內注入水泥,保證形成的水泥柱(4)的高度小于h2與h3的總和;S3、鉆穿綜合防滲體(2)大于或等于50~60cm以恢復地下水通道,隨后將灌漿孔(1)采用原狀土回填密實。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礦山生態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的恢復,保護了生態環境,而綜合防滲體減少了母液的滲漏,避免了對環境造成污染。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礦采礦用運輸車,包括車本體,所述車本體包括車頭和車底盤,所述車底盤的頂部設有車斗,所述車斗的尾部設有斗門,所述車底盤頂部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底部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第一液壓缸,所述第一液壓缸的輸出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到車斗底部,所述車斗的頂部靠近尾部處設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頂部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第二液壓缸,所述第二支架的右側還設有第三支架,所述斗門頂部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旋轉梁,所述轉梁呈圓弧狀,所述轉梁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到第三支架的頂端,所述旋轉梁的一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到第二液壓缸,適合廣泛推廣。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