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材料的TLP擴散連接接研究進展,陳思杰,河南省焊接學會,(1)瞬時液相擴散連接作為一種新型的焊接技術在近40多年來獲得了廣泛的應用。TLP連接主要是針對沉淀硬化合金開發的,因為這些合金很難用熔焊方法連接,但是TLP連接對固溶強化合金同樣有效。(2)TLP焊接頭成分和母材相似,強度高,沒有明顯的界面和焊接殘留物,在新材料(先進陶瓷、復合材料、氧化物彌散強化耐熱合金)的制備、連接、修復等方面潛力也很大。
黃張根,?山西省創業領軍人才,山西省“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北京市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現為煙氣污染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燃燒科學與技術》和《潔凈煤技術》編委。 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國家基金區域聯合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20余項及企業合作項目10余項,發表SCI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件,編制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兩項。
高溫冶金熔渣中金屬液滴的超重力在線分離技術,北京科技大學,郭占成,高溫熔渣中金屬液滴的富集與分離;高溫熔渣中有價組分的富集與分離;危險冶煉渣處理與循環利用;復雜礦綜合利用—低溫超重力渣/鐵分離;有色冶金多金屬分離富集; 金屬深度除雜凈化;超重力凝固細化晶粒;梯度功能材料制備;復合材料和多孔材料制備;
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工學院,訪問學者。昆明理工大學首批明德學者青年學者,云南省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云南省機械工程學會鍛壓分會秘書長,云南省興滇人才青年人才。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包括云南省重大專項,云南省創新聯合體項目,云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央引導地方專項、應用基礎研究等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余篇,授權專利22件,包括其中美國專利1件,歐洲專利2件。獲得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在電動汽車產業化起步階段,基本是以電池、電機等動力系統的替代為核心技術發展起來的,車室空調、車窗除霧、動力部件溫控等輔助系統是在傳統燃油汽車熱管理技術基礎上逐步改進而來的。燃油汽車冬季制熱時直接利用發動機余熱對乘員艙進行供熱,不需要額外的熱源,而純電動車的電機余熱無法滿足冬季制熱的需求,因此冬季制熱是純電動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
趙歡,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2019年博士畢業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鋼鐵研究所。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馬普鋼鐵所從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金屬材料微觀組織結構與性能關系,相關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在Natu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主持基金委海外優青項目一項。獲德國材料學會馬辛紀念獎 ,Acta 優秀論文獎等多個國際科研獎項。
碳中和將引起新一輪工業革命; CCUS將為冶金工業低碳排放提供保證; 化學吸收技術對冶金行業復雜煙氣組分碳捕集應用潛力巨大; 結合具體項目進行CCUS工業示范應用有一定經濟性。
1995年東北大學畢業(學士),2004年昆明理工大學畢業(碩士),同年進入中北大學,2008年被評為講師,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畢業,2010年入中北大學博士后流動站,2012年被評為碩士生導師,同年中北大學博士后出站,2013年被評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加工工藝對鋁合金及鎂合金材料的微觀組織及其力學性能影響規律。主持過鍛造高強鋁合金強韌化研究(省基金)、省留學基金及軍委科技委技術領域基金等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14篇。
有色金屬冶煉對環境的污染,李立平-河南工業大學,土壤;植物:小麥、蔬菜,灰塵:人體,對典型有色金屬冶煉區重金屬的健康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
石功奇博士,現任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管委會委員、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石博士是國家級領軍人才,曾任英國焊接研究所(TWI)副所長,是英國焊接學會會士,英國材料、冶金和礦物學會會士,英國諾丁漢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石博士是全球著名的材料加工和焊接領域專家,在行業內深耕30余年,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時,在高科技企業運行、管理、創新、業務拓展和市場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高純石英砂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范益春--東??h硅工業行業協會 ,總結:正是因為下游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使得我國高純度石英砂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我們共同探討高純石英開發利用及產業發展前沿趨勢,交流和共享最新成果。相信在不久的明天,產業發展亟需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定會逐步被攻克。
?沈朝,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導,國家級青年人才(海外優青),上海市領軍人才(海外),上海市浦江學者,中核集團青年英才(菁英)。 主要從事耐腐蝕金屬材料/涂層的設計制備及其使役行為研究。
ICP-MS/MS測定有色金屬中的微痕量硅、磷方法探究,孫夢荷,北礦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金屬及高純金屬在冶金、電子和航空航天等尖端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李偉,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熱處理學會和上海市金屬學會理事。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從事金屬材料固態相變和組織調控研究,極端服役條件(低溫、涉氫)下先進鋼強韌性和等離子表面處理等。在Science,Science Bulletin, Acta Materi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姚宇洋,浙江工業大學,由于受到不斷趨嚴的環保法規、行業政策、環評要求等影響,工業廢水零排放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應用。在煤化工、燃煤發電等企業開展了眾多引領行業的工業廢水零排放、資源化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F有廢水零排放工藝普遍存在預處理藥耗高、膜濃縮效率低、結晶鹽資源化率低、投資與運行成本高等技術挑戰。
魏愷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零件激光增材制造技術、設備及應用研究。近5年主持**局**配套項目、工信部**專項專題任務、航天科技一院**研制項目、**裝備發展部**預研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以通訊/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近30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土壤重金屬復合污染修復技術發展現狀,周妤嬪,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 1.土壤重金屬復合污染概述;2. 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3. 小結
本鋼技術中心主任,本鋼汽車板研發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職“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委員”等。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發表論文60余篇,SCI/EI收錄20篇。成功打造行業特色“熱沖壓鋼系列化產品”,得到業內廣泛認可。
生物質能定位為“第二農業”。2019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2004年石元春院士,《國家中長期規劃》: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殘留、廢棄生物質;“邊際土地”種植和收獲灌木、草類生物質。年生物量合18.7億噸(干重),折合9.55億噸標煤,可替代全國1/3的化石能源消費量。
貴州大學 礦業學院,庹必陽,SPS復合型乳化劑與柴油對低階煤泥浮選協同作用研究,用SPS3作為捕收劑時,精煤產率最高,灰分最高,微乳液可以提高煤泥浮選可燃體回收率、減少50%柴油用量,但會使精煤灰分升高。煤顆粒表面經柴油、微乳液作用后,接觸角分別提高7.8o與 24.8o,加入柴油后Zeta電位絕對值降低,加入微乳液電位絕對值升高且煤顆粒間斥力增大,分散性增大。微乳液作用后煤泥顆粒能壘最高時,顆粒間排斥力最大;VT轉為負值時總勢能最大,易與黏土礦物吸附,使灰分升高。
李金輝,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 “寶鋼優秀教師”。從事資源高效利用、冶金物理化學新方法和新能源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出版專著4部,制定江西省地方標準1項,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
研究解決金屬硅低溫冶煉技術,解決金屬硅容易被氧化的問題,并對硅材料中的雜質進行處理。
河北科技大學,馬靜,陰極電位對B+f 雙相x80管線鋼沿海土壤腐蝕的影響,適當的陰極電位可以保護B+F X80管線鋼免受海岸土壤溶液腐蝕。 最佳陰極保護電位約為-900mV vs. SCE??捎行Ы档凸芫€鋼的陽極溶解。SSRT的強度和延性指標均高于無外加電位時,斷口表現出多韌窩的延性斷裂特征。 較負的外加電位(-1150mV)下,氫原子聚集在晶界處,氫致裂紋在鐵素體區形成圓形或橢圓形凹坑,SCC最為敏感。
報告人目前博士就讀于蘇州大學,師從張海教授,主要從事新型高綜合性能鋁合金的開發及應用,重點進行鑄造鋁合金強韌及服役性能機理研究。目前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Materials Reaserch and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篇。
二手912破碎機多少錢?二手912顎式破碎機市場均價?哪家的二手912顎式破碎機價格實惠?
高光產額金屬鹵化物閃爍體的制備與X射線成像研究,肖家文,北京工業大學,低維量子阱結構及缺陷控制、合理的基質選擇以及有效的載流子收集,以提高S和Q,實現高光產額閃爍體發展了Cu基、Mn基、Zr基等新型鹵化物閃爍體材料;Cu(I)基鹵化物閃爍體具有高光產額、無自吸收、高穩定性等特點,具有較大的商業化前景;
劉方鎮,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強韌性抗疲勞6×××系鋁合金研發,主要包括:鋁合金成分調控,均勻化工藝優化,變形工藝調控以及強韌性和抗疲勞性能優化。目前已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Letter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余篇,發表EI論文1篇。申請發明專利10項,授權4項。
北京新源志勤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便攜式XRF高效分析地質樣品】
第八屆全國稀有金屬技術交流會,于2020年12月22-24日在廣西柳州市召開,指導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華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廣東省科學院稀有金屬研究所